作者:彭敦运 播诵:王强
编辑:杨建松
——江夏有上、中、下三个涉湖,湖中之藕简称“涉藕”。涉藕(尤其是下涉湖)煨汤,江城至臻致味。
一尊沙銚坐炉膛,
快剁龙骨慢煨汤。
门前几多匆匆客,
回首频赞涉藕香。

疫前,我曾以“法泗藕汤”为题胡诌过几句;几年后再品此馔,又想起当年的胡诌。
诗人欧阳贞冰为了鼓励文学的门外汉,还写了一首题为“品尝龙骨藕汤”的《南歌子》以支持与鼓励我。

辞云:“湖藕凝脂玉,筒骨蕴髓香。法泗妙膳韵悠长。慢火细煨时候、化琼浆。
粉糯莲心醉,清醇汤汁芳。浅尝深品意悠扬。一缕暖馨盈腹,梦甜乡。”
“龙骨藕汤”早先叫“从龙汤”?
“从龙?”
是的,说来话长。
那还是1926年下半年,经过认真思考后准备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朱文伟,请假回到了法泗洲,想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爷爷,以争取老人家的支持。
奶奶见孙子回来,大喜过望,拉住他的手,要留他好好住几天。
“妈(法泗俗语,指奶奶),学校不给假,我等一哈就要随船走哩。”
“今天就走?”奶奶慌了,急忙出门去张罗!然而,此时的小街除了一条猪后腿和两支野藕外什么都没剩,奶奶连价都不还,抓起来放进花眼蓝,颠着小脚急急忙忙就往家赶……先是砧板刀几句对话,然后就是锅碗瓢盆对侃,不久朱家的灶屋里就飘出了沁人心脾的汤香,赚得路人边抽鼻子边回头:“涉藕,就是不同!”
水乡何处无藕,哪里找不到两根猪骨,就你法泗?

还真是的。
老人们说,那涉藕乃当年观音所植,南唐时还曾为贡品;法泗的猪名气更大,唐时就是“官豕”。
有如此猪如此藕,这汤不味不名都难!
老太太说:“炳伢哟,藕汤补脑壳,喝了藕汤走,记得住那些钩子款子(指英语)。”
炳伢大嘴一咧,笑了。

朱文伟,谱名观炳(1904~1933年),江夏县法泗洲人。祖父以搬运为生。炳父颇有头脑,善做熟食,所以他当家时家境大改,店铺竟然开到了武昌。
观炳七岁入塾启蒙,六年后也考进了武昌文华书院。
高中毕业后,父亲想他学习商务或办点实业,若能捞个一官半职那就更好;可他还想读书;这不,今天回老家就是为了争取后援,希望祖父发句话。
奶奶端来上好的头汤,他恭恭敬敬地捧给了祖父,还说,自己若能文出南海,武践东瀛,即使龙涎寿丹,他也能弄来奉给长上!
一句话说得爷爷奶奶眉开眼笑:“回去告诉你爷(法泗俗语,指父亲),我同意你考大学,把书读穿”。
翌年秋,他还真的再封学霸,收到了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录取通知。
进校即改名,“文伟”换“勉之”。

那天,他翻译完一份英文说明书正从海关出来,突然撞见了邓中夏,没想到几次会面后倒成莫逆。1928年,邓临赴莫斯科前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经常进出中共江苏省委(地址为一富有的赵家私宅),朱勉之很快就结识了周恩来项英等革命党人,还与这家小街赵尊一渐坠爱河。
大革命失败后,湖北的革命转入了低潮,但明白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共产党人纷纷上山下湖拉队伍,与反动派死磕。
1930年7月7曰,共产党领导的红4和红6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朱勉之也奉命来到了洪湖,出任第二军的政治委员(军长由贺龙兼任)。此中的朱勉之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书本,但他引经据典、足智多谋依然受到了红军官兵的一致肯定。

那时就有首歌谣唱道:
“长胡子的文章(邓中夏擅写文章)短胡子的嘴(贺龙有演说才能),
张立南的头发(张立南满头黑发,此人的情况不得而知),汤慕禹的腿(汤慕禹是留学苏联的干部,特别擅走,据说能日行二百里),
柳克明(直荀)的把戏(柳直荀会讲笑话,鼓动力大)朱勉之的鬼(朱勉之智谋多,计策准)。”

遗憾的是红军在荆门失利,师长汤慕禹牺牲;朱勉之虽率余部突出重围,但却被夏曦借口“肃反”给杀害了。
朱勉之的死讯传到法泗后,奶奶做了从龙汤给他叫饭,一口痰没上来也随他而去。
赵尊一也悲痛欲绝,也熬了一罐“从龙汤”,可怎么用心都熬不出丈夫喜欢的“奶奶味”,她哭了,哭得格外伤心。

1942年党中央纠正了当年的错误,朱勉之被追认为烈士。为了告慰丈夫,赵尊一又一次煨藕汤,不过这次她怕厨艺不精会玷污“从龙”声名,干脆称它“龙骨藕汤”,并在黄纸上写下“爱你的妻,尊一特偎。”还有意将“煨”写成“偎”。至今读来,还是令人热泪如雨!

七十年过去了,我在史海中邂逅了“龙骨藕汤”,醉江月的特级大师苏宗高闻讯后带着一腔虔诚,经过多次研讨后做了出来,赢得了一群文化人的交口称赞。

宗高大师说,他们选用了下涉湖的莲藕和法泗洲的土猪筒骨(后腿骨),佐以白莲、薏米,还特地加了一点赵尊一青睐的花雕酒、糖和胡椒,先小火煨制一小时,加入莲藕后再煨30分钟……也因怕玷污“从龙”这个高贵的名字,所以还是只敢叫“龙骨藕汤”。
我知道,这是他的谦虚。

朋友说,醉江月研制的龙骨藕汤致味啊,不仅食材精致,做法精到,还有蕴含在汤中的精妙故事。
是啊,有这三精,汤岂能不味?!
感恩朱勉之、赵尊一,感谢江夏的一方胜土!

2024.12.09

作者:彭敦运,武汉江夏高中退休教师。

播诵:王强 ,中共党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武汉市菲尼克斯艺术培训学校执行校长,湖北省武汉市领航新启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图片:刘汉林,武汉市江夏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李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城市规划工程师,擅长自然风光、城市风光。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四年阅读已逾两亿多。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