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1949年6月16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曙光中,《光明日报》应运而生。毛泽东主席为其创刊题词“团结起来,光明在望”,这不仅是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展望,更成为《光明日报》此后76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的精神坐标。76年来,《光明日报》以笔为刃、以墨为锋,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成为当之无愧的思想文化大报,被誉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始终秉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各个历史时期,它都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党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光明日报》都发挥着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凝聚起广大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重要力量。
“与真理同行”是《光明日报》一以贯之的追求。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如一声春雷,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这篇文章的发表,充分彰显了《光明日报》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也让其在时代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深度,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它聚焦知识界,舒展思想文化两翼,为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多年来,《光明日报》刊发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文化评论和文艺作品,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成为知识分子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同时,它还积极关注文化热点问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光明日报》还以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了大量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报道,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到脱贫攻坚的广袤乡村,从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到社会民生的点点滴滴,《光明日报》始终以笔为镜,映照出时代的发展轨迹,记录下人民的心声和诉求。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光明日报》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变革,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光明日报》实现了从传统纸媒向融媒体的转型升级,让思想文化的光芒在更广阔的空间中闪耀。如今,《光明日报》的内容不仅通过报纸传递给读者,还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走进了千家万户,触达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76载风雨兼程,76载砥砺前行。《光明日报》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辉煌,也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光明日报》继续传承优良传统,坚守初心使命,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光明日报》必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为引导培养青年人成长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光明的照耀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