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志平
踏入千佛山北门,沿着青石板山路拾级而上,路两侧的树木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翡翠,一丛丛、一簇簇,五彩斑斓,绚烂夺目。
树丛中的十八尊罗汉石像,沿阶而立,或怒目攒拳,似欲降妖除魔;或拈花托钵,透出禅意安然。一尊降龙罗汉怒目圆睁,虬髯戟张,手中紧攥的降龙杵似蓄雷霆之势;另一侧的长眉罗汉垂眸浅笑,双眉如雪瀑垂落,手中拂尘轻扬,仿佛拂尽世间尘嚣,沧桑与超然在眉眼间流淌。风雨斑驳了罗汉的面庞,却蚀不去他们眉心的慈悲。八百年的晨钟暮鼓中,他们静观烟火升腾,守护着这一方天地。
拾级前行,迈步进入西侧朝阳洞前一座殿堂——灵官殿。门侧悬有楹联“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横批“出入平安”。殿宇的匾额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周围绿树相互映衬,更显古朴与庄重。
殿内居中供奉着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他金身金甲,三目怒视,面目威严,端坐于椅上。身前立有“平安神”位,左右侍者站立,左者双手捧鞭,右者手举番旗,上书大大的“王”字。 他们神态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继续前行,财神殿跃入眼帘。东路财神比干、西路财神关羽、北路财神赵公明坐镇于此,许多游人在这里祈愿财运亨通。
附近的福寿宫和三清观周围古木参天,清幽宁静,红墙碧瓦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古朴庄重,洋溢着祥瑞之气。
福寿宫供奉着福、禄、寿三星神,他们神态和蔼,面容慈祥。福星手持如意,寓意吉祥如意;禄星身着官袍,头戴乌纱,象征着仕途顺利、荣华富贵;寿星白发苍苍,额头高′耸,手拄拐杖,怀抱仙桃,代表着健康长寿。
三清观山门古朴典雅,门楣上悬挂着“三清观”,两侧楹联“清光盈古观,紫气启玄门”。
殿内供奉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三位至高神,神像高大威严,栩栩如生。王母殿内,王母娘娘的神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神态雍容华贵,周围还供奉着碧霞元君、送子娘娘等诸位女神。 三清观承载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在主登山道上,你会见一花岗岩的巨形卧佛,他东西横卧,右手托于头下,双耳垂肩,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卐”(音“万”)字,给人以慈祥、庄严、安详的感觉。
卧佛展现的是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形象,他“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体现了佛教中一种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游客可以在此感受佛教文化的宁静与庄严。
石阶蜿蜒向上,经“云径禅关”坊见迎面石壁乾隆皇帝所题御碑《千佛山极目有作》,"分干自岱宗,冈峦雄且秀。历城作南屏,洪荒判早就。……"。诗中描绘了千佛山的壮丽景色,及对此景的抒怀。
拾级继续前行,兴国禅寺映入眼帘。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它依山而建,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
山门坐东面西,门额上“兴国禅寺”,门前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字体苍劲有力,如警钟长鸣,警示着人们在尘世中保持清醒,莫被名利所迷惑。
大雄宝殿是兴国禅寺的主殿,殿内正中莲花座上,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塑像庄严肃穆,双目微闭,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让人心中顿生敬畏之感。
天王殿内正面端坐的大肚弥勒佛像,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给人一种慈悲祥和的感觉。
寺外山崖南侧的千佛崖,宛如一座艺术的宝库,崖上的9个石窟内,130余尊隋唐时期的佛像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兴国禅寺的历史沧桑。
从兴国禅寺出来,对面高高的抬阶上就是历山院(古称千佛山为历山),传说清代因舜帝将此处命名为“历山院”。
迈步登上历山院,你会发现这里原是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 在院落中部围栏平台上有舜祠。祠内正中为大舜坐像;鲁班祠中供奉鲁班塑像,身后设锯等工具;三圣殿内塑有尧、舜、禹坐像。
继续攀登前进,山顶观景台就在眼前。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的壮丽景色,极目远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与千佛山的宁静清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一幅现代与自然交融的美丽画卷。
′附: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吕志平,男,本科学历,高级英语教师。一九八二年进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