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
词:李元庆
岁月似冷冽刻刀,
于时光长卷,
镌刻无声年轮。
时光流转如隙,往昔熟悉景致,
渐次模糊,沉入远方暮色苍茫,
唯有梦回时分,
轻触那依稀轮廓。
终在某一刻惊觉,
人生恰似一场匆匆行旅,
时而揣着糊涂偏作清醒,
时而知晓一切却扮作懵懂。
总痴守青春不老的虚妄,
可岁月的车轮辘辘向前,何曾为谁停驻。
当回忆凝成每日的功课,
曾经的风景早已改换模样,
步入暮色四合之境,
才猛然惊觉,
曾经的誓言还在耳边,
青春却已悄然远去,
那灼灼的青春年华,
早已碎作垂首时满地的苍茫。
人生苦短,恍若云烟,
童年的欢笑犹在耳际,已然飘散;
青春的背影未及回望,悄然淡远。
而当萧瑟的风掠过,
枯叶飘零的秋意浸染了街巷,
踏进秦砖汉瓦的岁月,
踱尽幽长寂巷,
方见暖阳倾落,
凛冽寒冬竟已悄然迫近。
蓦然回首,
原来不过一瞬,
便已行尽这漫漫人生旅途。
《岁月》以凝练的笔触与深沉的哲思,将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悟熔铸为一首动人的生命挽歌,其诗意表达与情感张力极具感染力:
- 意象精妙,隐喻深刻:开篇以“冷冽刻刀”喻岁月,生动勾勒出时光对生命的雕琢与消磨;“年轮”“暮色苍茫”“枯叶飘零”等意象层层铺陈,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营造出苍凉而厚重的氛围。“车轮辘辘向前”的比喻,更强化了岁月不可逆转的压迫感。
- 情感真挚,直击人心:从“痴守青春不老的虚妄”到“青春却已悄然远去”,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怅惘。诗人将“回忆”比作“每日的功课”,细腻刻画了步入暮年后对往昔的深切眷恋,而“满地的苍茫”则将这种失落推向极致,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 哲思深邃,耐人寻味:“时而揣着糊涂偏作清醒,时而知晓一切却扮作懵懂”的矛盾书写,道尽人生的复杂况味;“人生苦短,恍若云烟”的慨叹,以极富韵律感的短句,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凝练呈现,既有对个体命运的喟叹,也暗含对生命本质的哲思。
- 结构精巧,层层递进:从岁月的刻画,到青春消逝的感怀,再至人生旅途的顿悟,诗歌脉络清晰,情感由浅入深。结尾“不过一瞬,便已行尽这漫漫人生旅途”的收束,以“一瞬”与“漫漫”的强烈反差,将时间的相对性与生命的无常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全诗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浓烈,哲思与诗意交融,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深情追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沉叩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