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文学家骆宾王
作者:兰云
骆宾王(约640~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浙江金华)义乌人。父亲骆履元,是初唐山东博昌县令。骆宾王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约在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任朝仕及四川官员。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至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兴宝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讨武檄文》,震动朝野,同年十一月兵败被杀。
在初唐的文学星河中,骆宾王如一颗璀璨的流星,以其磅礴的才情、跌宕的人生,在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既有少年意气的灵动,又饱含家国情怀的深沉,更因参与徐敬业讨武檄文而声名大噪,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成为后人探寻初唐社会风貌与文人精神的重要窗口。
一、神童初绽,诗名早扬
公元640年,骆宾王出生于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的一个普通书香门第 。幼年时期,骆宾王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七岁那年,他在池边嬉戏,面对群鹅游弋、引吭高歌的景象,不假思索吟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千古名句。一首《咏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意象,将鹅的形态与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惊人的观察力与语言驾驭能力。这首诗宛如一颗稚嫩却闪耀的星辰,不仅奠定了骆宾王“神童”的名号,也预示着一位杰出诗人的诞生。
此后,骆宾王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熏陶下,勤奋苦读,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他渴望通过科举之路,实现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青年时期的骆宾王,带着满腹才学与理想,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求仕之路。然而,初入长安的他,尽管才华出众,却在科场上屡屡受挫。当时的科举制度尚未完善,门第观念依旧严重,出身寒微的骆宾王难以获得权贵的举荐。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酒肆歌楼之间,骆宾王以诗会友,凭借一首首佳作,逐渐在文人圈子中崭露头角。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抒怀,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关注。
二、宦海沉浮,壮志难酬
历经多次科举失败后,骆宾王终于得到了一个担任小吏的机会。然而,官场的黑暗与复杂远超他的想象。他生性耿直,不善于阿谀奉承,在处理政务时坚持原则,这使得他在官场上屡遭排挤与打压。在担任侍御史期间,骆宾王因上书讽谏武则天,触怒权贵,被诬陷入狱。在狱中,他饱受折磨,但内心的悲愤与不屈化作笔下的诗篇。《在狱咏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以蝉自喻,借蝉的高洁品质,抒发自己蒙冤受屈、不被理解的苦闷,同时也展现出坚守气节的决心。这首诗将咏物与抒情完美融合,寄兴遥深,成为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
出狱后的骆宾王,对官场心灰意冷,但心中的抱负并未熄灭。他辗转多地,先后担任过临海县丞等职务,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这一阶段,骆宾王的诗歌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他的作品中增添了更多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例如,在《帝京篇》中,他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揭示了贵族生活的奢靡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三、檄文惊世,人生转折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临朝称制,引起了李唐宗室与许多大臣的不满。同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以“匡复李唐”为旗号,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毅然加入徐敬业的阵营,担任艺文令,负责军中文书的撰写工作。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骆宾王发挥了自己的文学特长,写下了著名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开篇便直指武则天“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对其进行严厉批判。随后,骆宾王历数武则天的种种“罪行”,从宫廷斗争到政治阴谋,言辞犀利,毫不留情。“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一句,更是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激发起人们对李唐王朝的同情与忠诚。文章最后,骆宾王发出“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豪迈质问,号召天下豪杰共同起兵,推翻武则天的统治。这篇檄文一经传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军事行动本身。据说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骆宾王的才华赞叹不已,遗憾地说:“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然而,徐敬业的起兵最终以失败告终。骆宾王在兵败后的命运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在战乱中被杀,有人说他出家为僧,也有人说他隐姓埋名,度过余生。无论结局如何,骆宾王因这篇檄文而名垂青史,他的文学成就与反抗精神,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四、诗韵长存,影响深远
骆宾王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边塞、咏物、送别、抒怀等多个领域。在诗歌形式上,他对七言歌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七言歌行体诗歌,如《帝京篇》《畴昔篇》等,篇幅宏大,气势恢宏,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韵律跌宕起伏,为后来李白、杜甫等诗人的歌行体创作提供了借鉴。在语言风格上,骆宾王的诗歌既有清新自然的一面,又不失雄浑豪放。他善于运用典故,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通俗性,让作品易于理解与传播。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散文与骈文也具有很高的水平。《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便是骈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辞藻华丽,展现了骆宾王卓越的骈文写作技巧。他的文学创作对初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骆宾王的一生,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一生。他既有文人的才情与抱负,又有侠客的豪情与勇气;他渴望在官场实现理想,却又因性格耿直而屡遭挫折;他以笔为剑,写下惊世檄文,最终却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但无论如何,他的诗歌与文章,永远定格在初唐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追求。
2025年6月5日
【作者简介】
兰云,笔名绿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生于1953年3月,福建省福安市人。坐视夕阳,因酷爱传统国粹唐诗宋词,故拾韵度墨,笔笺烟云,描写岁月,春秋留痕,低吟人生百味,阔唱生活情调,善于挥诗雨(指诗词类),画兰虹(指散文类)。创作古诗词仟余首,有五言,七言诗律,各种词牌词赋,缤纷多彩,华丽多姿,篇篇诗文,谨列于《黄河诗社》《长江诗社》《上海滩诗叶》《当代文艺》《秋园诗社》《福安文艺》等等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时常荡漾在五湖四海读者面前。喜欢擂台上探小峰,曾参加过全国笫五届”华夏杯”词诗大赛,并获得一等奖,部份作品被《上海滩诗叶》刊物收录,并成功编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深受广大诗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