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静
文/秋谷
那高考卷起的浪潮
又一次
回落到大海的风平浪静
可莘莘的学子
还忐忑在
是否跳入那科考的龙门
我啊我情愿是一只游船
载着———
这些辛苦的孩子们
游山逛水
像野草花伴着蜂飞蝶舞
在那大海的潮汐
酣睡在母爱的怀中
可爱的
这些高考的孩子们啊
人生都在求索
东方不亮西方亮
创造需要知识的积累
成高楼椽梁
还要风雨打磨
方可人生———
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20250610
诗评《浪静》
秋谷的《浪静》以高考为切入点,将人生的起伏与自然的潮汐相映,以温情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哲思与慰藉的画卷。全诗以浪潮的平息为始,却未止于平静,而是通过意象的层叠与情感的流转,传递出对学子们的深切关怀与人生境界的深邃思考。
**一、意象交织:自然与人生的双重隐喻**
诗人以“高考卷起的浪潮”为喻,精准捕捉了这场人生大考带来的激荡与压力。而“回落到大海的风平浪静”既是对现实场景的描摹,更是精神层面的隐喻——高考的喧嚣终将归于平静,人生不会永远被风暴裹挟。此处,自然意象与人生境遇形成巧妙互文,海浪的涨落暗喻命运的起承转合,暗示着超越焦虑后的从容。
**二、情感递进:从忐忑到酣睡的治愈之旅**
诗歌的动人之处在于情感的多层次表达。学子们“忐忑在/是否跳入那科考的龙门”,将面对挑战时的惶惑刻画得细腻真切。而诗人以“游船”自喻,愿载学子“游山逛水”,让紧张的备考化为“野草花伴着蜂飞蝶舞”的诗意栖居。从忐忑到酣睡,从挣扎到治愈,情感脉络如潮汐般自然流转,传递出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三、哲理升华:知识、磨砺与螺丝钉的诗意重构**
“人生都在求索”一句如灯塔般照亮全诗主题,将高考置于更广阔的生命维度。诗人强调“创造需要知识的积累”,却未止步于功利的成功学,转而以“风雨打磨”与“螺丝钉”作结,赋予平凡以闪耀的价值。这里的“螺丝钉”并非卑微的符号,而是历经淬炼后成为“闪闪发光”的存在,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四、语言与形式:韵律之美与留白之韵**
诗歌采用自由诗体,却暗含内在的节奏感。“浪潮”“龙门”“游船”等意象的转换自然流畅,如海浪般层层推进。分行与空格的运用亦独具匠心,如“载着———”后的破折号拉长语势,营造出承载之重的画面感;“酣睡在母爱的怀中”以留白收尾,让温情在无声处绵延。语言质朴而不失诗意,既有白话的直率,又保留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五、深层共鸣:时代焦虑与心灵港湾的构建
在高考被视为人生分水岭的当下,《浪静》如同一剂温柔的良药。它并未回避竞争的残酷,却以母性的包容与自然的永恒为学子们构筑精神港湾。诗人似乎在轻声诉说:无论结果如何,生命的价值终将在求索中绽放。这种既直面现实又超越功利的精神导向,使诗歌具有了抚慰人心的力量。
秋谷的《浪静》是一首写给高考生的抒情诗,更是一曲关于成长与存在的生命之歌。它以大海的潮汐为镜,映照出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坚韧与柔韧,在知识积累与人生打磨间寻得平衡,最终让每个平凡的灵魂都闪耀出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