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皆知,1976 年于我们国家而言,是极为沉痛的一年。在这一年,朱总司令、周总理以及毛主席先后与世长辞,山河同悲,天地含哀,全国民众皆沉浸在无尽的悲痛氛围之中。而于这一年,我的家庭亦遭受了沉重打击:年逾九旬的奶奶与刚满六十的父亲,竟同时被诊断出罹患食道癌。所幸,由于他们身处不同地方,彼此并不知晓对方的病情。

父亲本是南阳人,解放后参加革命,1953年从治淮指挥部调到洛宁搞水利建设,后来在这里成了家。奶奶在南阳老家患病,基本上已经糊涂,只是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父亲的名字。
父亲患病时还没有退休,当时去河南医学院看病,仅拍个片子就等了半月,结果把病给耽误了,确诊后已不能再做手术。家里人也一直没有告诉他奶奶害病的消息。过罢年,奶奶在四月份病故,父亲到八月份逝世。他们母子临终谁也没见谁的面。
当年我才19岁,在埋葬那天,我披麻戴孝在父亲灵前哭得死去活来,早已准备好的祭文也未能念完就被身旁人夺了过去,现场不知有多少人都为我们父子的生离死别落下了眼泪。
那年,我哥刚刚成家,我还尚未成婚,家里还有一妹尚幼,父亲临死也不能闭上眼睛。我母亲也不知明里暗里哭了多少场,他老人家用他那脆弱的肩膀无论如何也撑不起这个家呀!
谁知,老天有眼,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按照当时的政策,我父亲是国家干部,不能接班,还是县水利局领导同志念我父亲是外地人,在洛宁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就破例研究让我去父亲的原来单位一一洛南水利所当了一名临时工。
即使如此,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能一下子端上公家的饭碗就很知足了。我当时也打算甩开膀子好好干,勇敢挑起家庭的重担,让年迈的母亲度过幸福的晚年。可万万没有想到,过了二三个月,又一个天大的喜讯传来:国家恢复高招制度,我们这些早已毕业的高中生到年底都可以参加高考了。
提起高考,我不禁想起了初中入高中那一年。那是在1973年,邓主持国务院工作后首先烧的一把火,就是恢复考试制度。在此之前有好几年,都是凭推荐入学。我哥哥就是在上一年被推荐上高中的。按说,第二年是绝不可能再推荐我去上高中。
可偏偏这一年又实行考试了,我们村就我一个人凭文化课科考试考进了赵村高中。虽然我们这一届后来又遇到了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但毕竟扎扎实实学过多半年,还算有点基础。要不,我们后来凭什么考上大学呢!
要说,在我的一生中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但要论77年参加高考确是最轻松的一次,大家都几乎没时间复习,多数考生都是怀着碰运气的心态去参加考试的,我临到考试的前两天睌上还去广场上看电影呢!据说在考试时有很多考场都几乎是白卷。记得那天考试结束我刚刚走出考场,我们考场的监考老师就拍拍我的头说:“小伙子,咱这个考场考上考不上,就全凭你一个人了"后来还听说,我的一个同桌(洛阳知青)也因照抄我的卷子考上了一个中专。
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考完没多久,公社教改办就通知考生去填报志愿,记得在赵村公社教改办门外的墙上,贴着仅有两张32克纸上写的一二十个志愿。除了北京有几所大学外,各省市大学都很少,我看见上边有“洛阳地区大专班",就立马想起年初我去郑洲给父亲看病,有天晚上住在洛阳火车站前的向阳旅社,晚上和孟津的一位旅客同住一室,当他得知我是洛宁人时,问我是否认识宋景华,我说那是我们的县长,他告诉我他和宋景华的老婆是洛阳师范的同学,并说那一年洛阳师范开设大专班和中专班,中专班毕业后是教学的,大专班毕业后都当了干部。
受这句话的影响,我就毅然决然地报了洛阳地区大专班,我的好同学贾梁报了开封地区大专班。可谁知录取通知一下来,上边的录取学校竟然是洛阳地区师范学校。我们跑去问高中老师,老师笑着说,能考上就不赖了,将来当老师或当干部不都一样吗?
我想我本来就已经当过一年多民办教师,现在好不容易当上工人了,结果又要回来当教师,就觉得有点憋屈,想着要不行就不去了,到明年再考。可有不少长辈和领导训斥我说,你不要没鼻子强擤了,人家有多少人没有考上,你好不容易考上了还不想去,你以为那大学门是为你一个人开的呀!后来,在家人的苦苦劝说下,我才勉强背上了上学的背包。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到学校上了两个多月课,系主任宋安华才说,告诉你们一件事,现在说出来也不怕你们骂我。在录取时,你们这一班考生的档案首先被郑大拿走,后来在外省录取时没有你们的档案,外省录取结束你们的档案才被郑大退了出来,最后才由咱洛阳师范把你们录了。要不,你们现在都在外省上学呢!
后来我想,这一切可能都是命运的安排。
大学毕业后,我不知有多少次站在父亲的坟前泣不成声。父亲啊父亲,你是一个苦命的人。再有几个月你就能看到咱家的变化,可偏偏这时候你却离我们而去。现在一切都好了。您老人家若在天有灵,终于可以瞑目了!

作者简介:周流宗,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河南省洛宁县赵村镇人。1980年毕业于洛阳师院中文系。历任洛宁县计生委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坡乡党委书记、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现为河南省书协会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洛宁史话》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