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日下午,南沙区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化作“AI实验室”,百余位读者带着好奇与期待,跟随“AI大神”何家俊老师,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语言模型探索之旅。

一、拆解“超级大脑”:原来AI这么“接地气”
“大语言模型不是魔法,而是会‘猜词’的超级学霸!”
何老师以“番茄”类比,用《史记》《活着》的高频字统计图表,直观展现大模型如何通过分析海量文本“学习”语言规律。


当屏幕打出“关于AI最好的一件事情是它能够____”的填空时,现场读者纷纷抢答,而大模型给出的“学习”“预测”等答案,让孩子们惊呼:“原来AI和我们做语文题一样!”



二、动手创造AI:我也是“智能体设计师”
“现在,每个人都是AI造物主!”在实践环节,何老师邀请小读者上台,一步步演示如何在腾讯元器平台创建“《史记》小专家”智能体。从设定角色(“风趣幽默的史记讲解员”)到编写提示词(“用小朋友能听懂的话讲故事”),再到测试对话效果,当智能体用生动语言解答“秦朝人吃什么”时,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孩子们纷纷跟着何老师的步伐,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设计“哈里波特本尊”,有的设计成“游戏专家”,屏幕上闪烁的代码仿佛是创意的火花。



三、让创意“上网”:AI帮我建网站
“想让全世界看到你的智能体吗?”何老师现场展示用AI生成网站的神奇操作。随着提示词输入,一个简洁美观的“智能体分享站”(nsagent.zeabur.app)瞬间诞生,孩子们的作品可以在此上传、展示、互动。

四、科技与人文的共振
活动尾声,何老师寄语:“AI不是取代人类,而是延伸我们的创造力。”这场充满互动性与实践性的活动,不仅让抽象的AI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未来,南沙区图书馆将继续推出“科技+人文”系列活动,让更多读者在思维碰撞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