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母校,梦回童真——读《聊城实验小学——我的母校》有感(周新生)
初读孙振春先生的《聊城实验小学——我的母校》,便被那质朴而炽热的情感深深触动。这首诗宛如一条时光的河流,悠悠流淌着作者对母校的眷恋、感恩与无尽的怀想。
诗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将实验小学拟人化,直呼其为“亲爱的”“善良的”,仿佛母校是一位亲切且温暖的长辈,一直陪伴着自己成长。“你累了吗?你的黑发是白发染的吧”,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对母校如孩子对母亲般的心疼与关怀,瞬间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距离。
作者巧妙地运用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意象,让实验小学带着历史名人、革命先烈以及千万个学子,在不同的时空穿梭飞翔。从“文启书院往清朝”“孙进士往明朝飞”,到“赵以政往我党的上海飞”“范筑先往抗日的古楼上飞”,展现出母校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红色传承。而“带着千万个我,往家乡春风里飞,往东昌湖荷花里飞……往各个梦想里飞”,则生动地描绘出母校对无数学生梦想的托举与引领,体现出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
回忆起初入校园的场景,作者的描写细腻而鲜活。“30 岁的姚老师和玫瑰花一样漂亮,她走上讲台,知识就走上了讲台”,短短几句,便将一位美丽且充满魅力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右手执着月亮,左手夹着星星,粉笔字像白菊花一样盛开”,这奇妙的比喻,不仅展现出姚老师教学时的智慧与才情,更让读者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有趣。作者还通过对童年学习生活的描绘,如“老师教我打渔,教我结网,教我和春风比赛唱歌……”,一系列充满童趣的表述,将读者带回那段无忧无虑、充满好奇与探索的纯真时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校和老师辛勤培育的感恩之情。
诗中关于季节与方向的描述别具深意。作者在季节和方向上的“错乱”飞行,实则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追寻。“我在零乱的季节里,实验小学看着我飞”,母校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的灯塔,无论作者在人生中如何迷失,始终给予他温暖与指引。这种对人生经历的独特感悟,让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添一层深度,使读者不禁思考自己在人生旅程中的方向与归宿。
在诗歌的结尾,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请允许我再当一次你的学生吧”“请允许我亲吻你的操场里的儿泥”“请允许我跪下吧,我给我的亲爱的母校,磕一个头磕一个头吧”,这一声声诚挚的请求,将作者对母校的崇敬、热爱与眷恋推向极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此时,实验小学不再仅仅是一所学校,它已成为作者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
孙振春先生作为有着丰富经历与卓越成就的创作者,将自己对母校的深情厚意融入这首诗歌。从他的人生履历可以看出,母校的教育在他心中种下了梦想与奋斗的种子,伴随他在不同领域绽放光彩。而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无论人生走向何方,母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它提醒着我们,要珍视在母校度过的时光,感恩那些培育我们成长的师长与环境。这首诗不仅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唤起了每一个人心中对母校那份深藏的眷恋,让我们重新审视母校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