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建群作品
☘️《踏莎行·端阳骋怀》
老柳垂丝,新荷入画。
湖山绚彩消魂夏。
荼蘼开到扰心时,蔷薇满院香风乍。
艾草驱邪,端阳乐暇。
离骚掩卷长吁罢。
欣闻陌上麦禾香,丰年厚获真无价。
❊ ❊ ❊ ❊ ❊ ❊
🌹嗟咏传统乐享清夏—
——赏读北门散人端午骋怀小令.
~李稼夫~
又值端午,话语无穷,林林总总,多落窠臼。而王建群先生赋小令一阕,幽怀思古,厚爱当下,文字灵动清新,情怀厚重盎然,以细腻笔触勾勒端阳时节的景致与情思,兼具文学性与感染力,在众多端午诗词中精湛脱颖,独见高标,堪称佳作也。 从意象营造来看,词人开篇便以灵动笔触绘就夏日画卷。“老柳垂丝,新荷入画”,短短八字,将垂柳的柔美与新荷的清雅相互映衬,一动一静,展现出湖山的生机与灵韵;“荼蘼开到扰心时,蔷薇满院香风乍”,荼蘼的盛放本就暗含时光流转的微妙情愫,而蔷薇满院、香风忽至,更以嗅觉与视觉的交融,将夏日景致的绚烂推向高潮,让读者仿若置身馥郁芬芳的庭院之中,沉醉于夏日的绮丽风光。 在情感表达上,词作层次丰富。上阕聚焦夏日美景,暗含对时光与自然的珍惜;下阕则将笔触转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感悟。“艾草驱邪,端阳乐暇”点明时令,质朴的文字中流露出对传统习俗的亲切之感;“离骚掩卷长吁罢”,借屈子《离骚》引发怀古幽思,一个“罢”字,将历史沧桑与个人感慨凝聚,尽显深沉厚重;“欣闻陌上麦禾香,丰年厚获真无价”又笔锋一转,由历史回归当下,以田间麦香传递出对丰收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赞颂,让全词情感从怀古的怅惘升华为对现实的欢欣,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格律角度而言,词人严守《踏莎行》词牌格律,平仄协调,韵脚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韵律之美与内容之美相得益彰。字句锤炼精准,如“骋怀”二字统领全篇,使景致与情思紧密相连,既展现出词人开阔的胸怀,又为词作赋予了大气的格局。 整首词将传统节日、自然景色、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巧妙融合,既有对美好风光的细腻描摹,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思考,更饱含对丰收与幸福生活的真挚歌颂,充分展现了王建群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敏锐的观察力,是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精短力作。
🔸🔸🔸🔸🔸🔸🔸🔸🔸
🔸🔸🔸🔸🔸🔸🔸🔸🔸
王建群作品
☘️《踏莎行·端午又六一》
绿草无章,红荷有伞。
芭蕉和雨声声慢。
端阳思古费诗笺,
儿童笑脸葵花绽。
季候如梭,蛇年又半。
黄昏但喜彤霞绚。
农家五月麦收忙,
珍珠难比辛劳汗。
❊ ❊ ❊ ❊ ❊ ❊
🌹【吉特赏析】
《踏莎行·端午又六一》以自然景象开篇,绿草、红荷、芭蕉雨,构筑了一幅生动的端午图景,富有诗意与画面感。下片转至时间流逝与农忙景象,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及对农家辛勤付出的赞美。整体构思巧妙,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上片景中有情,下片情融于景,首尾呼应,展现了节日氛围与农耕文化的和谐之美。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