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捡麦穗的小孩所想到的
( 杂谈 )
作者/都 世 科
六.一儿童节到了,关中地区的小麦也进入了收割期,儿时的记忆犹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一开镰,附近的学校马上放忙假,少则5天,多则一星期,让学生在农村做些夏收中力所能及的事。在全凭人海战术龙口夺食的日子里,添一把手就会减少一份损失。每个村也都有放假回村的老师,在他(她)们组织带领下,孩子们送水送飯,捡拾遗穗,在烈日下,孩子们大汗淋漓,一个个小臉蛋被晒得红扑扑的,仍争先恐后地捡拾遗穗,下午是检验他们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在地头排着队等待生产队过秤,按重量领到几毛钱,蹦蹦跳跳高兴地回了家。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从本世纪开始机械化收割基本取代了人力收割,一则收割机遗穗很少,二则人们也不在乎地里的遗穗了,所以唐代大诗人“观刈麦”中所描述的“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的情景当然就再也看不到了,学生们捡拾麦穗的事也就划上了历史性的句号。
在社会生产力落后、物质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学校放忙假,小学生参与夏收看似有点耽误孩子们学习,实则应是绝好的人生历练机会。劳动本身对他们是一种吃苦精神和体质锻炼,捡拾遗穗这种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何尝不是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当然,那年月农村小孩平时回家,一有空就会到野外去挖野菜、寻猪草、捡马粪,艰苦的农村生活条件也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能吃苦、懂得珍惜粮食等优良品德。
时移世易,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让如今的小孩大都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特别是城市家庭两代人给一个小孩服务,优越的家庭条件对小孩来说无疑是求之不得的,但良好的物质条件,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条件,并非造就品学兼优学生的决定因素。几位在城里接送孙子上学的老朋友各有感触: 有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也有令人不安的担忧: 有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疼爱有余,但管教不足,孩子做错事,装聋做哑不及时纠正,诸如任性、偏食、挑食等任其自然,孩子误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小皇上,为所欲为; 有的父母忙于自己工作,顾不上管教孩子,依赖学校和父母,爷爷奶奶又管教不灵,稍大点的孩子都知道爷爷奶奶拿他们没办法; 有的家庭教育不讲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收效甚微乃至适得其反, 小孩一旦从小养成任性,目无尊长,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是很可怕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大越难纠正。有的过分挑食,喜欢吃的不管对身体有无危害就要海吃,以致造成过早发胖、生病,个别学生因严重肥胖多病,上中学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法坚持正常学习。天之娇子在学校和社会上遇到一时不如意的事就会恣意妄为,惹事生非,打架骂仗,无理也会闹不休,再遇上糊涂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袒护,学校老师对这类学生的管理也望而却步。难怪有位做了爷爷的老朋友深有感触地说: 我在家里现在变成了孙子,我孙子现在是爷。这种自贱,自然有不愿告人的无奈和委屈。
为了给子女不增加麻烦,求得家庭和睦,爷爷奶奶采取讨好孙子的事也经常发生,为哄他们高兴,平时不让吃的,爷爷奶奶不给买,他便不好好跟你回家,到处乱跑,出点事如何给子女交代,那就只能违心地让步。
纵观当今少年儿童在衣食无忧,环境优越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细思几十年前,经济落后,生活困难时期少年儿童们在农村学习生活的情景,真可谓天地差别,看来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的哲理一点不假,富有富的难肠,穷也有穷的得益,为了生计,放学回家找野菜、寻猪草、捡麦穗的小孩用自已的小手为家庭生活分犹,在自已动手中得到锻炼,体会过挨饿受冻的滋味,也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财富,吃馍时掉个渣都会捡起来,那有条件挑食,不听话就意味着挨揍,还敢任性妄为吗!当然,用粗鲁的办法对待孩子欠妥,但为了生计终日辛劳,仍无法丰衣足食的父母们,谁有时间和心思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全家为满足基本生活所需而奋争,没有骄惯小孩的基本条件,小孩也显得懂事和听话,真可谓穷人的孩子早懂事早当家的说法不无道理。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为孩子们的智力开发刨造了条件,现在的小孩比五、六十年前的小孩普遍聪明2岁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都热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好奇心强,好动贪玩,活泼可爱,只要家庭和学校配合,正确教育引导,定会一代更比一代强。党和国家领导多少次说过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这些做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就不能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做个负责任的人吗!笔者觉得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可忽视:
一、爱孩子愛在心里,绝不无原则迁就和袒护。做为年轻父母应该明白,再聪明的小孩,他(她)也是个涉世不深的孩子,他们毕竟不懂得大道理,在家庭这个第一学校,家长一定要负责任地做好第一任老师,回到家里首先要尽第一老师的责任,督促检查孩子作业,询问孩子需求,尽量满足身体、生活方面所有需要,且莫象有些年轻父母, 回家后俩人都抱着手机不放,该睡觉了孩子作业还未做完,全家跟着熬夜。孩子做错了的事,第一时间及时纠正,不该做的事及时进行制止,大点的小孩要对其讲明利害道理,对屡教不改的就不能一味心疼,骄往过重是必需的,一定的惩戒会让其长记性。爷爷奶奶为制止其错误言行所说的话,做的事,一定要当着孩子面表示支持,这样,在父母忙事时,爷爷奶奶的管教方可有效。对孩子的错任其自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二、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形成勤奋、诚实、善良的良好品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家教不只要有学问,更要有德行。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但品德决定命运。” 现在全社会普遍重视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的品德塑造。在小家庭,年轻父母大多也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道德品行方面出现的问题,这是错误的。古人云: “终身之计莫过树人,树人必先树德。” 试看现实生活中,凡是尊敬师长、诚实善良、团结同学,品德优良的好学生,那一个会是文化课成绩很差的,反倒是大凡行为道德方面出问题的学生,那一个会是学习成绩优异者!在孩子的品德塑造方面身教胜似言教,做父母的一定要为孩子做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人,既是为人父母的骄傲,也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小孩一生的路很长,如果一个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出问题,首先是家庭耻辱,父母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孩子遇到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要启发、引导孩子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要舍得花时间不厌其烦,切不可代替,特别是图省事替孩子做作业,这是不负责任的代劳,孩子挠幸交差,却錯过了掌握知识的机会。孩子大一点后,就必须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诸如穿衣、吃飯、家务劳动,让孩子尽早参与些扫地、擦桌子等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劳动观念百利而无一弊。
四、家长同老师紧密配合,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喜欢,他(她)们在管理方面省心也省事。但是,对那些不好好学习,又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不仅不能嫌弃,反而要在教育管理上给吃偏饭,家长应主动多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和遵纪等方面新情况,老师也必须把孩子的新情况及时向家长告知,在差生身上多下点功夫是必需的,做老师的千万莫可因孩子一时表现差而生气不管,家长就更不能恨铁不成钢而任其自然,有句名言说: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要家、校紧密配合,老师和家长交朋友,携起手一定会事半功倍,最怕的是老师赌气不管、家长失去信心。其实再顽劣的孩子,也喜欢听好话,老师和家长要在教育方法上动点脑子,利用他们身上那怕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激发他们求知欲望以及赶超优异者的信心。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他们,我们老一辈、父母、老师付出多少心血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孩子们节日之际,笔者这个教育界门外汉的拙见琐语,或许会有一丁点参考价值。
2025.5.30.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都世科,宝鸡市陈仓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和管理工作、高级编辑职称。曾获宝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曾多次获得省、市新闻奖。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签约作家;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顾问; 宝鸡市作家协会、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创作,近几年在《当代文学家》、《散文选刊》、《都市文苑》等刊物和平台发表数篇散文、小说、杂文等。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