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文学 轮椅上的诗篇
以及汪翊律师精彩朗诵池朝兴的祝贺作品
池朝兴
2025年5月30日
广州图书馆负一层一号报告厅的灯光倾泻而下,如无声的暖流抚过台下每一张专注的脸庞。当张紫莲的轮椅在舞台中央停稳,四周瞬间沉入一片屏息般的寂静。她调整话筒的动作轻柔而笃定,随后,清泉般的声音流淌而出,将池朝兴老师笔下的珠水情韵——那如诗如歌的岭南血脉,注入了整个空间。字句铿锵,竟似让沉重的现实悄然消融——轮椅不再只是冰冷的金属支架,而化作了托举灵魂的莲台。
这已是她第三次登上这个特殊的赛场。回溯至2017年那个“黑色的六一”,车祸的尖啸撕裂了童年的无忧。七月的热风里,三岁的紫莲永远告别了奔跑跳跃的自由,脊髓损伤让她的世界骤然坍缩至轮椅方寸之间,日常生活的一切细节都依赖家人的手臂支撑。然而命运的暗流,终未能淹没那颗倔强的心。
2023年4月,广州图书馆报告厅的灯光第一次为她的声音而亮起。稚嫩却饱含力量的《我是时代的好少年》穿透寂静,一个被困于轮椅的身躯,宣告着精神疆域的辽阔无垠——那一次,她初试啼声便摘得第三名。
次年,她以池朝兴老师那首滚烫的《每当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再度叩击听众心扉:“我们是新时代挺得直的脊梁”——她端坐轮椅的朗诵,本身便是对诗句最刚毅的具现。台下,广州市残联的负责人颔首感叹:这纯朴语言里迸发的,是生命对苦难最尊严的挑战。三度征战,三座奖杯。诗歌成为她穿越命运迷雾的舟楫。她铭记着陈丽萍老师“用声音弘扬红色精神”的谆谆嘱托,更将郑宏彪大校“紫莲天香”的期许刻入骨髓——要如深扎淤泥的紫莲,在艺术的天光里,倔强绽放生命的奇香。朗诵于她,早已超越技艺,是灵魂的呐喊与存在的证明。
2025年赛场的聚光灯下,诗人池朝兴与妻子刘晓伟坐在观众席中。当紫莲的声音落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池朝兴登台领取“优秀指导奖”时,目光与自强不息的紫莲深深交汇——那是生命信念薪火相传的无声礼赞。刘晓伟眼中含泪,紫莲这位轮椅上的女孩、她身后那位坚韧的母亲、还有慈祥的外婆,三代人的身影在她心中重叠:这平凡而伟大的接力,正是社会温情的根系所系,托举着紫莲在轮椅上活出了如此饱满的向阳姿态。
舞台的强光渐次收束,张紫莲的轮椅缓缓退入侧幕的幽暗。然而那束被她声音点亮的无形之光,却依然在报告厅的穹顶下萦绕不去。她的身影虽被轮椅所定义,却在诗歌的国度里,彻底挣脱了有形躯壳的桎梏。
郑宏彪大校所寄望的“紫莲天香”,已悄然弥散——当那清越之声穿透寂静,整个时代都得以重新确认:真正的脊梁,永远挺立在灵魂不屈的高处。诗行在此刻被赋予血肉: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无数如紫莲般平凡生命在幽暗处奋力凿开的光源,照亮自身,亦烛照人间。
声与光的交响
——热烈祝贺广州市第三届残疾人朗诵比赛圆满成功
作者:池朝兴
朗诵:汪翊老师
2025年5月30日
上视频:活动的评委汪翊律师上台精彩朗诵池朝兴祝贺这次朗诵比赛圆满成功的作品。感谢汪翊老师!
当话筒在黑暗中亮起,
你们用声音推开世界的门——
有的音节从轮椅的轨迹里升起,
有的韵律在导盲杖尖绽放成星辰。
孩子们,听见了吗?
这些被命运咬过一口的苹果,
正用糖分结晶出整个宇宙:
一个颤音是珠江早潮,
一段停顿是云山新叶,
而突然爆发的合诵,
是木棉花炸开春天的声响!
今天,所有障碍物都在崩塌——
手语在空气里建起通天塔,
盲文在聚光灯下长出彩虹的根。
我们终于懂得:
真正的朗诵,
是让每个标点都长出翅膀,
带着不完美的完美,
飞越所有
被预设的边界……
看!孩子们的红领巾,
正把你们的勇气折成纸飞机——
那些在黑暗中发芽的诗句,
终将成为
新时代最明亮的
通行证!
后记:
2025年5月30日下午,我与妻子刘晓伟到广州图书馆参加了追梦大湾区 出彩人生路——广州市第三届残疾人朗诵比赛活动。我们看到了这次活动的上级指导、主办方、协办方、评委、全体演职人员、工作人员、参赛人员的高瞻远瞩、大爱情怀、艰辛付出,以及这次活动的精彩纷呈;感受到了广州市一次又一次举办这样的朗诵比赛的深远意义。
同时,通过几次接触张紫莲小朋友以及她的母亲,这次又通过接触张紫莲的外婆以及与她的交流,我们深感祖国的伟大,社会的关爱!深感张紫莲小朋友的阳光向上和自强不息!深感张紫莲母亲的大爱和艰辛不易!
由此我们深深感到,上述所有为爱付出的组织单位、社会团体,所有参与的人员和残疾人士,都是一束光!这些光,由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旗帜引领汇聚一起,使得我们的社会如此光亮、如此温暖、如此辉煌!珍惜吧!我们继续加油努力吧!我们都是幸福的!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