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最好……沐之
你忘了相互的帮助
记忆中清除了痕迹
好吧谢谢,我也忘了
那记忆已没有了意义
模糊了帮助的背景
仅存善念而忘了目的
于是,失去了信赖
却庆幸不曾失去自己
而如此清晰的铭刻
所有的从前或是过去
亦或是最珍贵的拥有
也没有束缚的权力
生活中太多无奈
出与入已不成正比
好了伤疤也会疼痛
无法选择的忘记
我常常与自己对峙
付出肯定不是必须
而矛盾却纵容了贪念
布施早已失去了意义……
2025-5-20修于钓鱼台
解构记忆枷锁:评沐之《忘了最好》中的精神突围
沐之的《忘了最好》以尖锐的自省笔触,撕开人际互动与自我认知的复杂肌理。全诗围绕“遗忘”与“铭记”的矛盾命题展开,在充满张力的意象碰撞中,折射出当代人在情感关系与价值选择中的困惑与觉醒。
诗歌以近乎独白的口吻开篇,“你忘了相互的帮助/记忆中清除了痕迹”构建起对话场景,用“清除”一词强化情感的割裂感。诗人以“我也忘了”回应,表面是妥协,实则暗藏失望与自我保护的双重情绪,“记忆已没有了意义”的决绝,将人际信任崩塌后的虚无感推向顶点。
第二节笔锋一转,“模糊了帮助的背景/仅存善念而忘了目的”,揭示出善意异化的社会现象——当帮助行为的动机被遗忘,善意沦为空洞的形式,最终导致“失去了信赖”。但诗人笔调突然上扬,“庆幸不曾失去自己”,在关系破碎的废墟中,为自我坚守点亮微光。
诗的后半段进入更深层的哲学思辨。“如此清晰的铭刻”与“没有束缚的权力”形成悖论式表达,暗喻过往经历虽深刻,却不应成为禁锢当下的枷锁。“好了伤疤也会疼痛”用通俗比喻道破情感创伤的持续性,而“无法选择的忘记”则道出遗忘的被动性与生活的无奈。
末节将矛盾推向极致,“与自己对峙”的场景充满戏剧张力,“付出肯定不是必须”打破传统道德规训,直指“贪念”对善意的腐蚀。“布施早已失去了意义”既是对功利化人际互动的批判,也是对纯粹善意消逝的叹惋,使诗歌的批判维度从个人情感延伸至社会伦理层面。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采用口语化的直白表述,如“好吧谢谢”“出与入已不成正比”,赋予文本强烈的现实感与倾诉欲。意象的反复使用——“忘了”“记忆”“束缚”——形成回环结构,强化主题的同时,也构建出情绪的螺旋上升。全诗在矛盾与挣扎中完成精神突围,展现出诗人对人性、道德与生命价值的深刻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