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幽贞是此花
/徐启文
兰蕙飘香时节,令我怦然心动。“独将兰蕙入离骚”,端午节——中国诗人节,自古诗人们写下多少兰花诗。这里,我只写一生吟咏40多首兰花诗的朱德,他的诗诉说着高雅纯净的故事,陈述着崇敬深厚的情缘。
我初次认识兰花,是观看广州兰圃。闻悉1961年朱德到广州视察,参观越秀公园时赋诗:“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可见朱老总爱兰之深,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
世间最美的缘分,莫过于照亮人生前行之路的遇见。1965年11月28日,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代表,并合影留念。朱老总一生平易近人、坦诚磊落、意志坚定不移,如幽兰空谷,高洁典雅,从那以后,兰花也成了我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内心情感。
中国兰花亦称国兰,花中四君子之一。“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它的含义,也如朱老总的气度风华、品性辉光的爱兰情结。然而莳花弄草,似非戎马倥偬的元帅本色,朱老总对兰花情有独钟,却是何缘?有何蕴涵?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朱老总爱兰写兰,缘于兰妻。1964年2月,朱老总参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展后写了另一首《咏兰》:“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这首诗后来登上了1988年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兰花》小型张。湖南耒阳农民武装宣传员伍若兰,1928年与朱德相识、结婚,后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在江西为掩护朱老总等中央领导突围不幸被捕,高呼“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而牺牲。以后人们将她的故乡改名为“金兰村”,赞誉她是“永不凋谢的井冈兰”,朱老总把对妻子的爱倾注于兰花之上——一朵战火硝烟中的香兰。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1962年朱老总重上井冈山,采得几株“井冈兰”,写下这首《采兰》诗。朱老总采兰求兰,足迹几乎遍及闽赣、两广、江浙、川贵以及海南岛尖峰岭等地。1961年秋朱老总趁庐山会议间隙,到仙人洞采兰,看着兰花生机勃勃的样子,不禁思绪万千,当即题下一首七绝:“仙人洞下产兰花,觅得还依小道家。采上新名三五棵,洞前小憩看红霞。”万里寻香,是朱老总在负重前行后对初心与使命的回望与坚守,也是诗人对革命战友的追忆和思念。
“初放素英珠露坠,香迎十步出庭来。”1961年深秋朱老总在自己辛勤劳作中获得乐趣,写下这首《育兰》诗。朱老总不倦养兰育兰,每当工作之余,都亲手给兰花浇水、施肥、培土,家里到处可以见到兰花,每一盆兰花都寄托了他对前妻伍若兰深情纯洁的爱。成都的杜甫草堂,自从朱老总赠送了自己培育的名种兰花以后,园内植兰渐多。1963年朱老总再赴草堂,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其中一首《咏兰》,堪称绝唱:“幽兰出谷弱袅袅,移到草堂愿折腰。漫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发新条。”此诗对幽兰进行拟人化处理,赋予高尚的人的形象和品性,是与杜甫代代流芳的君子精神的精华锦篇。
“若得供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朱老总留香赠兰,雅韵普惠大众。1961年朱老总来福州视察,将自己珍贵品种“大富贵”兰花送给福州西湖公园,还亲笔题写了“兰花圃”三字。此外,广州、杭州、南京、南昌以及四川的杜甫草堂都曾经收到过朱老总赠送的兰花。他为不让自己花费大量心血培育的珍贵的兰花,只绽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将家中6000余盆兰花全部无偿捐给了北京中山公园,以将这些珍贵品质的兰花推广到全国,为祖国增色添香。朱老总无法割舍对兰花的执念,1971年入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山公园看望自己赠送的兰花,仿佛眼前又浮现出了一朵炮火连天中的幽兰……
兰花,伴随朱老总一生的情愫。郑板桥诗曰:“千古幽贞是此花”,朱老总为追求和实践伟大的信仰和抱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襟怀坦荡,矢志奋斗,就如那兰花一样质朴高洁、弥久芬芳。我也种了一盆兰花,放在我们和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照之下,愿内心在喧嚣的尘世中,像兰花般宁静地绽放……
2025.5.25.于羊城麓湖畔
作者简介
徐启文 中山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处长,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省作协理事和省文学创作职称系列高评委,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和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广州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广州《旅游文化》报主编等职。出版诗集《情眸》《生命的超越》《海岛行游》等9部,歌词集《心中的歌》1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行旅》1部,散文集《祖居的龙眼树》《北江水·.珠江浪·.南海潮》《登山临水》等4部,报告、纪实文学集《南国之星》等2部,论文集《感悟星光》1部,小说集《天魔海怪》(合作)1部,《徐启文自选集》等文学类专著共20部,计有500多万字。1965年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