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老槐
文/樊志刚(辽宁)
岁月的沧桑
刻在你的脸上
你依旧挺立在村头
挽着一缕斜阳
每当我回到故乡
站在你身旁
童年的梦
在悄悄绽放
想起我与父亲
步履蹒跚
背着一背柴火
走进暮色苍茫
那条小路
文/樊志刚(辽宁)
还是那条小路
布满了荒芜
路边的马莲花
知我眷顾
每到春日里
跟着姥姥的脚步
採一束野花
慰我孤独
那丝丝蝉鸣
声声蛙鼓
常常在我睡梦里
阵阵起伏
儿时的记忆
文/樊志刚(辽宁)
常常是独自
来到我家后园
在那棵老桃树下
荡着秋千
蜜蜂吮着花蜜
戏蝶流连
小鸟也时来凑趣
与我缠绵
儿时的记忆
捋不完的丝线
一个个美丽憧憬
浮想联翩
诗评
怀旧诗章:乡景、乡情与童年梦的交织
樊志刚这组诗围绕故乡元素展开,《村头的老槐》《那条小路》《儿时的记忆》,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故乡的独特风貌与童年记忆,充满怀旧情思。
《村头的老槐》中,老槐树是核心意象。“岁月的沧桑,刻在你的脸上”,诗人运用拟人,将老槐树历经岁月的痕迹生动呈现,它“依旧挺立在村头”,成为故乡永恒的守望者。诗人回到故乡站在树旁,“童年的梦,在悄悄绽放”,借老槐树引发对童年与父亲背柴场景的回忆,暮色、小路、柴火,构成一幅质朴且饱含温情的乡村生活画面,传递出对故乡与亲人的眷恋。
《那条小路》里,小路是情感纽带。“还是那条小路,布满了荒芜”,荒芜之景暗示时光流逝,故乡变迁。但路边马莲花“知我眷顾”,赋予植物以灵性,承接诗人情感。“每到春日里,跟着姥姥的脚步,採一束野花”,描绘出春日温馨画面,而蝉鸣蛙鼓在睡梦中“阵阵起伏”,通过听觉描写,将童年美好记忆具象化,营造出宁静又充满怀念的氛围。
《儿时的记忆》聚焦自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