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阿里不哥丢掉汗位
作者:李铁
阿里不哥是忽必烈最小的弟弟,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传统,他继承了父母最多的财产,也极有可能成为蒙古人的大汗。由于他一直生活在漠北草原,很坚持和维护蒙古人的传统观念,希望蒙古军队所到之处,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这与很多宗室贵族的想法一致。
但长期和汉人打交道的忽必烈不这么想。
据记载,蒙哥和忽必烈虽然有时不太和睦,但他当政时,曾对忽必烈还是比较重视的,有什么重要事情,往往都首先想到他的意见。忽必烈对蒙哥吩咐的事也能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见他办事如此明白,蒙哥就把漠南的大权都交给忽必烈掌管。
到南方后,忽必烈认识到绝不可能单靠杀牛宰羊补给军队,要彻底的征服南宋,必须从种地和文化融合方面开始。所以,他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十分重视汉人提出的建议,经常重用汉人官员,“汉化”比较严重。
但忽必烈的做法,让蒙古本土的宗王贵族们感到不满,他们劝说蒙哥,希望对忽必烈的行为进行制约。蒙哥也感觉到自身的汗位受到忽必烈威胁,采取了一些措施。不久,就把他架空成一个徒有虚名的闲王。
蒙哥阵亡后,蒙古各部决定再选一位新的可汗。当时,最有可能当上大汗的是必烈和阿里不哥。忽必烈比较年长,而阿里不哥是拖雷最小的儿子,是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邀请忽必烈回草原商讨这件事,但阿里不哥在草原上一些宗王们的支持下,已经打定了主意,他想诱使忽必烈回到草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逼迫他就范,自己名正言顺地登上大汗宝座。
回到草原就不得不听别人的!因而忽必烈的谋士们都极力反对他回去,忽必烈也很犹豫,听取了谋士们的分析后,他更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于是就拒绝了阿里不哥,不肯贸然北上。忽必烈想,如果不回去,阿里不哥鞭长莫及,在控制和调动军队方面,自己都拥有莫大的优势与便利。同时,他拘禁了阿里不哥派来的心腹使者,抢先一步,自己称汗了。
忽必烈抢先即位,完全打乱了阿里不哥的预谋,他十分不满,只得召集留守漠北的蒙古诸王,举行选汗大会,并在会上被拥立为大汗。此时蒙古出现了“一国两汗”的情况,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不过,当时的忽必烈有优势,不仅拥有蒙古人强横的战斗素质,还有许多汉人为他出谋划策。同时,忽必烈切断了中原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客观上使阿里不哥陷于窘境。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率兵从关中出发,讨伐忽必烈。忽必烈得知后,立即调兵7000人严阵以待,最后将阿里不哥的讨伐部队击败。随后。阿里不哥又派遣部队进攻忽必烈所在地,但是忽必烈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带队迎敌,再一次将阿里不哥的军队打败。
见战争无法取胜,阿里不哥就假装降服,忽必烈信以为真,让他镇守草原本部,自己又去了南方。但溃败的阿里不哥元气稍有恢复,又举兵前来讨伐。忽必烈只好率军再度北征。
草原的西南部是察合台汗国,也能提供一些必要的粮食和战略物资。察合台有个孙子叫阿鲁忽,阿里不哥支持他回去主持工作,希望能从西面得到一些粮食补给。但阿鲁忽取得汗位后,拒绝向阿里不哥提供物资,并扣留其使者。于是,草原上的蒙古军队没有补给来源,势穷力竭的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很快就又失败了。
几年以后,有了一些恢复的阿里布局再次出兵南下,并派人前往元大都谴责忽必烈的“汉化”行径。忽必烈决定亲自讨伐阿里不哥,杀掉阿里不哥的士兵3000多人。阿里不哥企图北逃,但忽必烈一直紧追不放,双方进行了持续的战斗。
1264年,穷途末路的阿里不哥知道大势已去,终于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担心他再次叛乱,便囚禁了阿里不哥,不久以后又把他毒死。另一个说法是,阿里不哥携带家人逃到洪湖一带,隐姓埋名,过不久就去世了。
这次战争历时4年之久,阿里不哥失败后,蒙古各汗国纷纷独立,造成了分裂局面。这次纷争客观上也使蒙古统治中心从漠北移至漠南,从而更加便利忽必烈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