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读罢总堪伤”
——《长日将尽》读后感
陶玉山
读完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将尽》这部“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的长篇小说,史蒂文斯这个人物形象在眼前不住地晃来晃去,挥之不去,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觉得用“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这句古诗形容我的心情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这本小说以成为“伟大管家”为一生奋斗目标的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阅读过程中,不由地想起芥川龙之介说过的、用在书中主人公身上非常贴切合适的一句话:“删除我人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也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结构错落有致,回忆与现实交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活力和韵感,娓娓道来一样讲述了他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30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浓缩在这本书里,在我们读者面前抽丝剥茧一样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这种相较于第三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在于在叙事者“可靠的”前提下,其叙事的故事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读者很容易就会对叙述者的价值观产生认同,并且在情感上与主人公同悲同喜,从而提升小说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对我们来说,回忆是寂寥人间,一种暖意的安慰。而对我们的主人公而言,却是如同不堪回首。是的。史蒂文斯他最终虽然如愿以偿达到了职业巅峰,但自己过于冷酷压抑的情感,意思是把个人的情感深埋于心底,宛如一座沉默的冰山,精力都放在了追求完美履行职责上,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了见最后一面的机会;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
村上春树曾经无比羡慕、敬佩地说:“至今为止,我阅读石黑一雄的作品时,从来没有失望过,也从未感到不以为然 。”这应该是对作者最公允、最客观的评价。石黑一雄的文笔温柔而深邃,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字背后复杂的情感;让人越读越感觉到越有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人物的宿命感,既让人惋惜,也引人深思。回首过往,那些被自己遗落的珍贵瞬间,如今看来,虽然闪闪发光,却已遥不可及,空悲切。让人感到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遗憾和悲剧。它提醒我们:你可以逃避现实,但你无法逃避这样做的后果。那些被轻易放弃了的东西,或许才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部分。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远不是我们的能力所致,而是我们的选择。面对内心真实炽热的情感,我们的主人公总是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压抑或回避,认为地把自己封闭在冰冷的外壳里,直到人生暮年,回首过往,历历在目,他才开始勇敢面对并反思自己曾经的选择。他的人生经历,就像李白诗中所写:“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最后在思念的驱使下,他走出了达林顿府,幡然悔悟,然而,他的人生“长日将尽”,也近日暮……史蒂文斯的故事,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人性在职场与生活十字路口的徘徊,促使提醒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平衡好内心真正的需求。
我们眼中的世界,取决于我们读过的书和遇到的人。《长日将尽》这本书就像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叙事长诗,顺着时光的脉搏缓缓铺陈而来;恰似王维诗句中所描绘的“涧外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英氏贵族文化的余晖,个人理想与情感的碰撞,以及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在书中寂静深邃的氛围中交织出无声的怅惘与寂寥,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有些事,把它藏在心里,也许更好;等时间长了,回过头来去看看,也就变成了故事。每个人的心里都关着一些东西,可能是忘不了的一句话,可能是没做好的一件事,也可能是对过去的后悔。最有可能的是对过去自己错误的认知。这些看不见的牢笼,让我们活得缩手缩脚。由此而言,真正的放生其实就是放过自己。不得不由衷感慨:有时候,昨天的事情恍如去年的;而去年的事情恍如昨天的。严重的时候,居然觉得明天的事仿佛昨天的。人生,没有下辈子,错过了,就是一生。真的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令人感叹不已……
毛姆说:“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不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史蒂文斯穷尽一生,倒是活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结果呢?代价太大,不尽感伤,甚至不愿意回首。正如曹植诗句所言:“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令人唏嘘不已,感叹万千。为了所谓的理想抱负,史蒂文斯不仅虚掷了自己的一生,不惜牺牲父子亲情,还辜负了肯顿小姐的的真情,眼看着自己深爱的这位女管家远嫁他人……
诺贝尔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是完美地概括了石黑一雄先生小说、尤其是《长夜将尽》的特点:“在记忆的迷雾中打捞失落的灵魂。”在书中,石黑一雄用克制到令人颤栗的笔调,通过管家史蒂文斯这个人物的经历和追求,揭开了大英帝国衰败的褶皱。当史蒂文斯在父亲即将断气时,仍然依然选择为宴会服务;当他在雨夜反复擦拭客人没有动过的银器,你会看到整个时代的尊严如何成为精致的枷锁。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有些弯路是本不必走的。史蒂文斯为成就所谓的事业而拼尽人生,最终事业虚无,亲情失去,爱情错过,是否值得?回望来时路,苦多乐少,满是滋味。
《长日将尽》告诉我们:所有的道理,如果不是你自己悟出来的,谁告诉你也没用。人生经不起等待,等来的多是失望。没有任何一个决定会毁一生,一生是毁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不合时宜的犹豫,关键时到的胆怯,不甘心又没有改变的勇气。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生命几许,遵从自己。不要纠结于出了什么错,相反,要专注于下一步该做什么,把精力放在怎么走上。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告诉你。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来说,最大的理想愿望就是不要想那么多,遗憾归遗憾,但不能总停在原地不动吧?能“像个大人一样生存,像个小孩一样生活”就是最好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所得不如心安,所愿不如心甘。我会念旧,但绝不回头。一个人要有阅历了,才会听懂别人的话。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人这一辈子,不要让自己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做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人生经不起等待,等来的多是失望。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而真正阅读一本好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要比阅读本身费力得多。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合上书本时,感受到文字带给灵魂的震撼?经历过那种“读完一本书,好像重新活过一次”的奇妙体验?就像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读书这件事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砌。那些真正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往往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认知的边界,扩展我们的视野。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在现实生活中,你真正需要的,远比你想象的少。阅读经典文学,不仅是与文学大师对话,更是跨越时空的探索。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复杂的人性里提炼智慧;在悲剧与希望中,理解生命的重量。文学始终以最深沉的力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最好的故事是欲言又止的过往。凡是阅读过的读者都知道,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好好品味的好书。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