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散文】闲时光①
有情怀的人会发现:生活的美,藏在恬淡、雅致、澹泊、自然的情致里。
在有心人眼中,一片山林的苍秀、一窗树影的摇曳、一溪清泉的潺湲,甚至案头蒲草的舒展、陶罐釉色的斑驳,都能生发出无尽意趣。若无闲情作引,又怎能照见心灵的清辉?
养心之道,贵在余闲。这闲,非指闲散无事,而是择心喜之事寄情,执笔墨之趣遣日,烹茶烟之韵润心。苏东坡在《行香子·诉怀》中写"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道破了世人对生命本真的向往。陶陶然以天真为舟,泊于岁月长河。
林语堂称此为中国人的"闲适哲学",它早已超越生活技巧,成为让灵魂舒展的生存智慧。当我们在凌晨的写字楼里凝望电子荧光,或是在通勤地铁上被人流裹挟时,或许更能体会,这份"闲"是多么珍贵的心灵解药。
人生是边走边悟的旅程,悲喜交织方显滋味,苦甜相济始知回甘。何必困于真伪、得失、名利的执念?不妨在日常中发现诗意:春撷山花,夏听蝉鸣,秋拾落叶,冬赏初雪。脚下的路,或铺蔷薇或生荆棘,终须从容走过,而心怀闲趣者,总能在跋涉中为自己留一方驻足观云的静处。
这不禁让人想起敦煌莫高窟的画工,他们在幽暗洞窟中,用毕生时光勾勒飞天的飘逸。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间隙,用对艺术的执着闲情,滋养出跨越千年的精神光芒。
生之来处与归处皆似迷雾,生死之间的这段路程,恰是心灵修炼的道场。当我们敞开胸怀,会发现世界明暗交织:丑恶处藏着坚韧,光明里含着温柔。良辰美景不必远寻,赏心乐事皆在眼前——是檐角铜铃的清响,是书页翻动的窸窣,是茶汤蒸腾时的氤氲。
快乐本自心出,向外求索便生烦恼,唯有退回内心的田园,方能耕耘出不受惊扰的宁静。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留出十五分钟专注于一件"无用之事",如侍弄花草、书写手札,能显著降低焦虑水平,这或许正是"闲情养心"的科学印证。
如今的我们,困在桎梏里循环,像被拧紧发条的陀螺。可别忘了,人类最高的理想,是在必需的劳作之外,能有闲暇去享受人生。这"有闲",无关贫富,是让手脚暂歇、头脑充盈,让功利退场、性灵生长。
我不慕六朝士人超然若仙的疏狂,却渴望人人拥有发展智慧与才能的闲暇——这才是心灵自由的模样。茶道中"一期一会"的哲学,正是提醒我们,在忙碌中珍视每一个可以闲下来的瞬间,因为那都是与自我对话、滋养心灵的契机。
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从实用世界跳开。"当我们以"无用之心"观照生活,手折山花不究花期,静听雨声不忧路滑,便会发现万物皆含诗意。王维笔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境界,正是用闲静之气滤去繁嚣,让生命在明暗交织的时光里,始终保持对美好的敏锐:朝闻落花知时序,暮揽月色悟圆缺,纵遇万物黯淡,心中自有灯火长明。
这种"闲",不仅是个人心灵的滋养,更是对抗浮躁时代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快与慢的平衡中,守护内心的一方净土。
闲情,是给心灵留白的智慧。在步履匆匆的日子里,守住一方雅舍,衷守一念余情,让脚步慢下来,让目光暖起来。
如此,方能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如诗的璀璨,让灵魂在闲趣的滋养中,永远清澈如镜,熠熠生辉。愿我们都能在忙碌的间隙,找到属于自己的"闲",让心灵在岁月里安然生长。
晨曦,2025年5月于西南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