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掌楸
高迎春
热爱打网球,不知不觉已经打了十五年多了。最初是在中心街小广场,随着打网球的队伍扩大,小广场由于有中心圆盘和灯塔,实在容挤不下我们十几个人同时挥拍了。便开始轮流上阵,不能上阵的就围着广场散步。2010年12月,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落成使用。这个艺术中心,是宁津县政府为打造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而投资兴建的。艺术中心分四层主楼和文化广场两部分,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艺术中心北侧的广场,相当于三个中心街小广场大。在小广场憋屈了两年打网球的人,一呼百应,齐刷刷转移到了艺术中心广场。这个广场东西两侧是绿化带,南侧有一个半月型花圃,北侧紧挨马路有一个大型舞台。舞台前矩形型石碑上,用红字写着“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敦实而醒目。舞台上有三竿不锈钢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广场可以容纳二十个人同时挥拍打网球,这让我们别提多开心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最初栽种在绿化带的树木,都由小树长成了大树。北侧沿马路是高大的法国梧桐,西侧和东侧沿马路栽种的也是法国梧桐。广场两侧绿化带里,在木栅栏和绿地里,栽种的有银杏树,有栾树,有桃树,有槐树,有海棠树……一年又一年,树叶长长落落,我对这些树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昨天早晨,我到达艺术中心广场比较早,在北侧舞台边压腿抻筋,一套动作做完,打网球的伴们还不到场。我便漫步到广场东侧人们玩空竹的场地上,不经意间抬头看,竟然发现栅栏内一棵树木上,开满了黄绿色的花朵,它们隐藏在巴掌大鹅掌状的树叶间,不仔细辨认,还以为是一些发了黄的树叶呢。我赶紧掏出手机,拍下了花朵和花苞。在手机上搜索,才知道它的大名叫鹅掌楸。在中心广场打网球十几年,它就混杂在栾树和银杏树之中,竟然躲过了我的眼睛,而且躲藏了这么多年。都怪它开花的颜色是黄绿色,不然那里逃得过我的眼睛,毕竟我写植物系列散文,已经写了二百多篇了呢。
鹅掌楸,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树木,它的发源地在长江以南山区,为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它的树叶柄朝下时,特别像鹅的脚掌,而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它的叶柄朝上时,又像马褂的前襟或后襟,因此它的别称又叫马褂木。鸭掌楸属于高大乔木,在江南山区,它的胸径可达到一两米粗,身高可达四十米以上,在原始森林中,可以称作参天大树了。鹅掌楸的花朵,乒乓球大小,花瓣敦厚,近似木兰花朵,又与郁金香的花朵神似。所以到了国外,洋人们都叫它“中国的郁金香树”。鹅掌楸生命力极强,它喜欢在阴湿环境中生长,但是也特别耐旱。它的叶子自带抗体,一般虫害都不太喜欢接近它。在山区阔叶树林中,鹅掌楸犹如鹤立鸡群,属于森林中的上层树木。它的木质坚硬,是修房盖屋的好木材,也是做家具的好原料。别看鸭掌楸的老家在江南,把它移植到黄河流域,它也能很好适应温带气候。你看它在宁津艺术中心广场,就生长的很好。
鹅掌楸的木质是黄色的,故而有人称它为黄心树。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鹅掌楸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它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因此它富有多种药理,是主治肺热咳嗽、喉痹声嘶等肺部疾病和风湿痹症的良药。另外它的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癌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也都很强,得到医生们的青睐,也是情理中的事情了。鹅掌楸,从远古走来,叶脉里流淌着六千万年的光阴,鹅掌状的叶片,马褂形的叶片,拓印着恐龙时代的月光。活化石般的鹅掌楸,甚至比人类更懂进退之道,当第四纪冰川抹去无数生灵,它把年轮镌刻成密码,在长江以南的深山里蛰伏成树精。当它与人类一同跨入新世纪,它依旧保持着孤高清绝的姿态,它的雌蕊赶在花开之前,就完成了授粉的仪式,宁可让九成种子空悬树上,也不肯将就半分。它的木纹肌理里,藏着造船匠人门的斧凿锯割;它的树皮纹路里, 浸润着祛风驱寒的苦涩药香。到如今它藏匿在广场东侧,偶然间惊鸿一瞥,让我竟然如获至宝。
鹅掌楸自古潜藏深山老林中,又这般低调伪装自己,所以古代的诗人们,难以发现它的容貌,故而很难在诗词歌赋中找到它的踪迹了。有一首现代诗《七绝·咏鹅掌楸》:“碧时参天绽郁香,谁家马褂浴春光。观音隐去莲台驻,待到秋时赐御装。”这首七绝,写出了鹅掌楸的特色和风采。在福建省柘荣县九龙风景区入口处,生长着一棵千年鹅掌楸。树脚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石洞,这棵鹅掌楸仿佛从洞中探出了身子,树干几乎把深洞挤满了。千年鹅掌楸巨木撑天,到如今也算是天下奇观了。生长在宁津艺术中心广场东侧的鹅掌楸,每年春天开花,酒杯状的花朵,斟满晨露,献给在此晨练的人们。春风摇树干,叶动花亦舞,一树古老的歌谣,竟没换来抖空竹者的瞩目和理会。如今我与它幸会相识,注定会关注它,看它如何夏绿,如何秋老,如何冬藏。清晨打网球,也有别样的情愫;让每一次挥拍,都会带着鹅掌楸的清香;让每一次击球,在手掌纹里长出鹅掌楸那般的谦逊……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 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十部散文集, 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书信集。

投稿须知
1、都市头条(ID:10950627)和茌平文苑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投稿。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