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盧仙芳傳記》
文/雅俗与共
餘義侄永生嘗作詩《吾父》以追懷乃父,詩云:
幼失怙恃守鄉居,穎悟聰靈少壯時;
礪練成材長志氣,滄桑往事讓人知。
餘義兄,其德其行,堪為世範。餘忝為義弟,受兄恩澤,今受族中長輩之托,為之作傳,以志其生平,彰其懿德。
【苦難童年,孤苦奮鬥】
兄諱仙芳,無字,乙亥年正月望四日生於暘村盧氏。其父官興早卒,母攜幼子改適他鄉,遺兄一垂髫孤兒,煢煕守祖宅。家徒四壁,饔飧不繼,飢寒交迫之苦,常伴兄側。然兄少有大志,志堅如磐,每遇困厄,未嘗有退縮之意。「擷果自食」,以度時艱,奮力抗爭生活之困厄,其毅力與勇氣,令人嘆服。
乙未年,兄入贅西坵盧岩全家,與其長女保春結緣。新婚伊始,兄以柔情與勤勞,攜手共築愛巢,相濡以沫,相敬如賓。育有四子二女,家族漸臻興盛,兄亦蔚為西坵望族,為鄉里所敬仰。
【聰慧敏達,年少有為】
兄少時,天資穎悟,過目成誦,儀容出眾,氣度不凡。秉性仁厚而豪爽,與人友善,廣結善緣。村中兒童見兄,皆敬而欽服,圍而簇之,傾聽兄之談吐,學習兄之行止。
未及弱冠,兄即任兒童團長,領導孩童,整飭秩序,關愛有加,童心皆為之悅。後復擢升民兵隊長,率眾維護鄉里治安,身先士卒,不避寒暑。其風采卓然,無出其右,鄉里稱贊,眾口一詞。
及壯,兄之德望日隆,深得村民擁戴,膺選為黨支部書記。在任十五載,兄以勤政愛民為本,宵衣旰食,事必躬親。整治舟畈之田,沃其土壤,增其肥力,五穀豐登;治理半坑之水,築堤疏浚,防洪灌溉,安民有方。建橋修路,通南北之途,便民往來;架設電力,惠千家之用,驅暗迎光。營建大會堂,集眾議於一堂,民主議事,共謀發展。
其治村也,公正廉明,一絲不苟。不謀一己之私利,一心為公;不徇私情,處事公允。非但得長輩之扶掖,推心置腹;更為後生所仰慕,尊其為師。鄉里百姓皆稱贊曰:「盧公一言,勝於金石。」
【積善之家,德潤鄉梓】
兄秉性仁慈,襟懷若谷。雖曾際遇困厄,未嘗介懷宿怨。對於素懷嫌隙之人臨困求濟,必典衣傾囊以助,解其燃眉之急;親族之間若生阋牆之爭,必秉公調解,片言折獄,不偏不倚,四鄰皆稱賢德。
飢荒之年,己枵腹忍飢,猶收養甥侄數人,衣食同爨,不捨不棄。視甥侄若己出,呵護備至,教以禮義,育以德行。外鄉匠醫寄居,必厚待供餐,周全照料;有需則傾力相助,無有不應。
尤可稱者,孝悌之行別具仁心。對待耆老孤嫠,非僅為養,更以敬愛之心相待。每至閒暇之時,與老人傾心攀談,談古論今,追懷往事;慰其孤寂,溫其身心。對於孤兒寡婦,悉心呵護,助其重拾生活信心。親自教導兒童,啟蒙教化,愛如珍寶。
且兄之道德,高風亮節,遠播四方,方圓百里之內,朋友遍天下。兄之為人,宅心仁厚,與人友善,無論至親好友,亦或萍水相逢,皆以真心相待,從不欺詐騙害。其道德之光,如春日暖陽,溫暖人心;又如熠熠星辰,引領眾人向善。
因德馨而致友眾,兄出外飲食,無不暢懷。四方之人,皆以親人之禮相待,視兄若歸。兄所至之處,不論城鄉,家家戶戶,皆樂以佳肴相迎,以美酒相待。此非兄道德之人格魅力使然,孰能至此?如此種種,皆彰顯兄之德澤之深,影響之廣,里黨咸仰德馨。
七十年代,統購統銷,生產隊匱乏化肥,兄運籌有方,借綿紡廠車馬輸運百噸,惠及鄰村。雖因此觸忤當道,然其經世濟民之志,未嘗稍懈。修橋築路諸善舉,必首倡義舉,解囊輸力,口碑載道。
【天妒英才,懿德長存】
兄善言能語,以理服人;勤勞致富,家業興隆。然天不假年,壬申年季秋朔三日,兄為舉辦紀念胡公善舉,赴莊頭村,途經潘潭,駕車遭意外,享年五十有八。手足情深,餘聞訊,悲痛欲絕;親友拊膺而哭,村民呼天搶地,雖叫天不應,然兄之懿行早已深入民心,千秋萬代,為人傳頌。
世人云「善有善報」,然顏子賢而夭,盜跖惡而壽,天道之難測也如此。兄雖壽命不永,然其積善之家,德澤綿長。今作絕句、七律各一,以志追思:
悼義兄仙芳
絕句
本是生前苦命人,重情捨命誓求真;
聰明一世身先隕,百姓相思不忍聞。
七律
高天星落痛悲音,惹起好溪長嘯吟。
行善之家求福澤,敬神拜佛祸临身。
胡公但理當朝政,閻帝專欺老實人。
雲展雲舒皆有淚,與兄再聚盼陽春。
【銘曰】
德潤鄉梓,義薄雲天。雖遭讒慝,終昭日月。今志其傳於家譜,庶幾風範長存。
(歲在壬寅冬月念四日於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