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诞辰一百周年祭
杜玉德
娘啊,今天是您的生日,农历正月十八,如果您还健在,儿孙们定会绕在您的膝下,为您百岁华诞举杯祝福!
一九二一年的正月十八日,您来到这个世界,漫步人生,历经磨难。二十七年前,那是您第一次生病住院,做了阑尾切除术,时年您七十三岁。十六年前的正月初一您第二次生病住院,得的是蛛网膜出血,在医生都无法救您时,您却在八十四岁生日的那一天,正月十八日,奇迹般的生还。可是在七年前,二月初十第三次住院的第二天,二月十一日永远的抛下了我们!今天,我站在您的遗像前,情不能己!
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忘不了您那忙碌的身影,半夜三更去推碾拉磨,街头石碾上,天不明碾米的人绝对不会是别人。从小到大,我从没见过您和家人共同吃过一顿饭,爷吃了,是儿女们,剩下的才是您的。天黑了,我也没见您是什么时候睡的觉,只记得晚上我肚子疼,让您给我揉肚子,揉着揉着您的手却停了!
从小我一直向您学习,学习您的勤劳、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可我到现在也没做到,时不时的心焦;向您学习,学习您心细如丝、大事小情全记在心间,可我到如今总丢三拉四;向您学习,学习您做事井井有条,我们需要什么(衣帽鞋袜...),您都会信手拈来,可我总是属鼠的,一搭爪子就忘了……娘啊,您是个小脚女人,一辈子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可我就是忘不下您,您是我生命中无法忘却的人!娘啊,您没文化,大字不识一个,您却有学问: 您一辈子恪守妇道,年轻从夫,老年从子,规矩守家。您相夫教子,以身示教。您孝敬老人,爱小怜贫。您和睦邻里,一辈子没和别人争吵过。您心怀宽广,遇事自宽自解,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委屈极了到河崖边树林子里避开人去痛哭一场!您教儿女们勤快好学,您教儿女们奉公守法,您教儿女们先人后己,您教儿女们礼让他人……娘啊,您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您是我启蒙的老师,您是我人生的坐标!
娘啊!您是一本书,我读了半辈子没读完,读了半辈子没读懂,我会用心读下去,让您这本书伴我终老!娘啊!您是一位平凡的女人,平凡的只记得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您却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我的记忆里,您从来没有在人前说过任何慷慨激昂的话,也没有任何说教的记忆。可邻里们、妯娌间、家族中,您没给任何人留一丁点的口舌!我们儿时难免调皮,我曾打破小伙伴的头皮,也记得被別人打得头破血流,您忍住心里的痛,给别人及孩子赔不是!那次您端着半瓢换油盐的鸡蛋给人家孩子养伤,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小伙伴们动过手!
娘啊,您爱您的儿女!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您的牵挂,无论走的远近,您都舍不得松手。大姐在六六年去三线厂子当工人去了,您听说去那地方不能回家,不能写信,您呀,只会把泪水往肚子里流。好歹七天之后,姐姐穿着工装回到家里头,您才放了心。大哥十七岁去上工读师范,其实那学校就在东里的西寺,距我们的老家不过八十里地,您又是五天五夜卧不安席。在大哥回来过完周末后,您半夜睡不着觉,赶了鸡黄面,催我送大哥吃了去赶车。结果,俺兄弟俩在车站侯车室坐了半宿,好歹等来了黎明。那晚也够悬的,在高梁地里那双绿莹莹的眼睛瞅着俺兄弟俩走了好长一段路。
大哥去当兵了,经过几次别离的娘多少有点习慣了,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又把娘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一个多月音信皆无,不知您是怎样熬过来的,只记得在我给您念完平安信后,您捧着那薄薄的几页信纸,无声的哭了好大好大一阵子。
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离家也不过十几里地,每周至少回家一次。偶尔遇事不能回家,总是提前捎信给您,要不,您定会在胡同口翘首等待!
娘啊,在您的心中,儿女都是宝贝!就在我刚刚结婚时,计划生育开始实行一胎化。从我开始,三妹,三弟第一胎都是女孩。在内外十分压力袭来时,您和我们说:“闺女孩子也得有命担!”就这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三兄妹放下了心。娘啊,在您的福荫下,我们姊妹兄弟六人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全都儿女双全!这是您修的福!
娘啊,您是一个伟大的人,平凡中的伟大!您先人后己。儿时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没吃过细粮,爷和我说,我们一家人麦收后仅有十斤白面,过年时,全家人却吃上了饺子。爷不知,是我们吃上了饺子,唯有我娘喝了几口饺子汤。那时一个天井里住着五户人,谁家吃什么饭,不用看,闻都闻得清清楚楚。别家喝个面条、蒸个大包子都是关起门来或者是大晚上吃,可娘您啊,但凡稍微有点好吃的,您都是一碗一碗送北屋、送西屋、再送东屋,送到后来,我们吃不上,您更尝不着!
我们家困难,记得屋后孙家更穷,时不时跑到咱家借油借盐,借的量不多,拿个盅子,一回一盅,可搁不住次数频繁。我见她们家借的次数多,还的时候少,难免不耐烦!娘啊,您和我说:你没看见人家借个满还个尖吗?不知您说的是真是假,反正我信了,我认了。到现在虽然我借出去的不算多,还不还的我也没当多大的事!
记得在我九岁的那年,我们三个小伙伴放猪时,有个我叫他三叔的伙伴,偷着扒生产队的地瓜,拿几个喂了猪,拿几个往灶窝里烧着吃了,大老远的闻着那个香!我问你,我也扒几个烧烧吃行吗?您当时的样子吓得我差点掉了魂!您顺手拿起笤帚,高举过头,厉声喝问我偷扒了没有?当我老实说想扒没敢扒后,你训诫我,人要有骨气,不能做偷偷摸摸的事。到长大成人我也没吃一棵公棒椿子(玉米)秸。
娘啊,勤劳是您的本份。您一生劳累,年老也不歇着。清晨推碾拉磨,接着烧火做饭,再就缝补浆洗,没见您歇过脚停过手。全家八口人的生计被您安排的井井有条。还没有入冬,每人一厚一薄两套棉衣已准备妥当;新年刚过,开春的单衣就整整齐齐的缝补完整浆洗干净。衣服虽然是大改小,棉成单,补丁连补丁,可人人有干净可身的衣裳。
我们家吃的每一口饭都是您一步步抱着磨棍磨下来做成的。您的小叔子们戏称您是磨道里的驴,在磨道里走了多少遭,围碾盘转了多少圈,恐怕连您那三寸金莲也说不清。谁家不是到电磨房里加工多少年了,可您依旧舍不得去花那几毛钱,推碾一直到确实推不动了才不得不住手,为此您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您的手巧是出了名的,吃的,地瓜叶,地瓜秧,鲜地瓜,地瓜干,在您手里早晨是地瓜面子煎饼,地瓜叶豆沫子,中午变成了地瓜面大包子,馅是地瓜叶,到晚上是地瓜饭,其中偶遇几粒黄豆或绿豆,我就会在暗淡的煤油灯下幸福的伸伸舌头。谁也别说我是在讲故事,那个年代我庆幸有个巧手的娘,吃的虽粗,你却没让家人饿肚子,没让家里断了顿!
娘啊,您过日子节约也是出名的。您节约自己,节俭家人,您做到了,可您没有在别人身上口中节俭一丁点儿。村里人大概还记得,上世纪的七四到七八几年里,那时,兴帮工打墙盖屋,邻舍百家闻风而动,动手帮工,干一天活,为的是相互帮衬,心意上过不去,到晚上备散瓜干酒一桶,大锅菜几盆,一个茶碗倒上白干,你喝一囗,递给下一位再喝一口,轮一圈,吃一口菜。我们家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但招待帮工的邻舍人,我敢指天发誓,在村里是数得着好的!
有件事让我耿耿不忘,直到娘去世前几年,才开口问娘得到答案。那应该是造第一口屋吧,木匠在家里干活,队里死了一头牛,走街串巷卖牛肉,木匠说片子要吃牛肉,爷狠下心花两块钱买了四斤牛肉。娘用大葱作调料,在案板上剁细,下了一锅牛肉丸子招待木匠。那个香啊!等那几个木匠走后,想尝尝牛肉丸子的我,连丸子汤也没有尝到。
娘啊,人家都说您会过日子,我知道,你过的自己,您没有亏欠别人,您没有难为家人。多少年,我们家吃三道饭,爷吃净棒槌子煎饼,我们姊妹兄弟吃地瓜面煎饼,而您吃地瓜秧豆沫子!有一次,难得我们爷们的饭吃不了,爷的净棒槌子煎饼够每人一个,您却说吃不惯,硬生生的挨到下顿!
娘啊,您是一只苦瓜,自己苦,到哪里也是只苦自己!
2020年3月3日(阴历正月十八)
作者简介: 杜玉德,69岁,历山街道西儒林村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恢复高考后首届沂源师范毕业生,先后从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工作。退休前为沂源县南麻镇成人教育学校副校长。喜欢骑行、爬山等活动。经常写作,以散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