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家的仓房里,摆着一个老物件——妈上班时骑的黑色28型自行车,每次与之凝眸,心里都感慨万千,一股由衷的敬意沿着时光的轴线,曲曲折折爬上记忆的青藤......
妈妈的单位在邻乡,也就是七家子乡元宝小学, 离家大约5公里的路程。妈妈每天骑一辆旧自行车去上班。她起早贪黑,这头要照顾我们一家人的饮食起居,那头要带好班里的几十名学生, 妈妈的辛苦不言而喻。
那是80年代初,吃的穿的都不是很好,尤其冬天,妈妈每天早晨五点多就得起来做一家人的饭,匆匆吃完饭不到七点就得去上班。那时候没有貂绒没有羽绒服,仅有的一件黑色呢子大衣要穿一整个冬天,数九寒天也难抵风寒。北方的冬天,冷得让人发怵,妈妈仿若一树寒梅,用她的铮铮傲骨和对工作的无限热忱,为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那年冬天,一个早上,妈在上班的路上,经历了让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我们村后面有一片松树林,里面蜿蜒着一条土路,一头连着家,一头连着学校,妈每天上下班都从这里经过,虽然很偏僻,但是缩短路程,可节省时间,骑自行车大约40分钟就到了。有一天早上,刚下过一场小雪,妈骑车经过一个下坡路,车链子颠簸掉了,妈便下车,立好车梯子,摘下手套,弯腰去上车链子,可是手冻僵了怎么也上不上,就在她直起腰呵手的刹那,眼睛的余光发现道旁有三只象狗一样的动物,妈一开始以为是狗,没太在意,可是又一想,谁家的狗会结着伴的来这树林里啃路边的马粪呀!这么一想,竟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心咚咚的要跳到嗓子眼。妈胆怯地向那三个东西又瞥了一眼,它们竖着耳朵,而且眼里闪着狗类没有的光。这一瞥更加确定了猜测——遇见狼了!妈妈吓得腿软了,头发茬子也竖起来了。这荒山野岭的,除了这辆自行车以外啥防身的东西也没带,这可怎么办?妈调转车头往回走,可是发现后面坡下还蹲着两只,妈僵在那里一动不敢动,甚至都忘了咆哮的大北风象一头凶猛的巨兽舔舐着她裸露在外的双手和脸颊。
一个人,五只狼,对峙着……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了大鞭子声,还有马玲声阵阵,一辆大马车由远及近,踏踏而来!车老板把大鞭子甩的啪啪响,那五只狼吓得溜进了林子深处。车上的两个人见妈妈吓得脸色苍白,说话都结巴了,便热情地帮着把车链子上好,目送着她上了自行车,举起大鞭子,“啪啪啪”甩的更响,给妈涨胆。
到了单位,妈瘫坐到椅子上,说不出话来,甚至忘了询问这几位恩人的住址和姓名……
晚上和爸爸说起这事,爸当即为她重新选择了路线——从后深井子村绕行,经过一片大漫地,不远又是一个小村子,兴隆屯,再走两里路就到学校了。虽然路好走了,人家密集了,可是这样一来,要比原来多走一倍的路程。妈每天必须再提前半个小时从家出发……
我上小学时,有一次,我们学校老师开会,放假一天,我便坐着妈妈的自行车,一起去她学校。妈妈把我抱到车大梁上,双手紧握车把,在妈妈双臂的佑护之下,感受着她的博爱,聆听她的心跳以及蹬自行车累的气喘吁吁的呼吸,感受这份深沉的母爱,我幸福得眯起眼睛,一路有说有笑直奔妈妈的校园。
那个时候,妈妈还没有转正,是一个民办教师,每个月的工资大约几十块钱,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无论春秋冬夏,即使夏季雨天,她也穿着雨衣,提前两个小时步行去上班。妈总说:“不能因为我这个班主任的缺席而误了全班同学的课程,家长和学校把那么多学生交给了我,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尽职尽责,教好我的每一个学生。”妈妈就是一树寒梅,不惧严寒,顶风冒雪;妈妈是一池莲花,不畏酷暑炎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她的教育事业。执教37年,吃过的苦不计其数,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遍及国内各大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可谓桃李满园!她用汗水和心血崔开了花儿朵朵,用善良和温暖带给我们家阳光普照!而那辆自行车,滚滚车轮,碾出了妈妈的苦乐年华,也见证了妈妈从一个民办教师转为国家正式教师的艰辛与喜悦。
如今,妈妈已经74岁高龄了,身体硬朗,精神饱满,经常说:现在生活条件这样好,家家不是摩托车就是小轿车,已经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了,可是这辆自行车,陪伴她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退休快20年了,也没舍得卖掉,在她的心里,这辆自行车千金不换,永远收藏。妈妈慈爱地看着她的“座驾”,就象在读一段旧时光,那里的苦辣酸甜和那个年代教育工作者们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精神,都在她满眼的希望之光里轻轻绽放!
去年秋天,妈给我打来电话,我们娘俩提及自行车的事,她说:要把车子简单收拾一下,准备去大地里捡点苞米喂鸡,可是,天天盼,却一家用收割机的都没有,原因是她们那里种植花生的农户多,少有的那点玉米秆都人工扒回家留着做柴禾,根本落不到苞米。听着妈妈在电话里爽朗的笑声以及不服老的精神,我的心又一次被深深的打动了。我告诉妈,退休金够用,别再挨累了,把身体累坏了我们多心疼啊!妈妈像个孩子似的答应了我。好好保重身体,是我对她老人家最大的心愿,祝福我的老妈妈,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作者简介:王一,笔名依依,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文学》杂志、《深圳晚报》、深圳《女报》《现代作家文学》杂志、《辽北文学》《铁岭文艺》《铁岭日报》《辽海散文》、安徽省《淮风》诗刊、《辽宁个体私营经济》等杂志,多次获奖,2023年曾接受过铁岭广播电台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