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院班子代表主祭人何家满 何根旺 何耀新等现场谒祭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
清明时节,烟雨寄哀思。2025年5月3日,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庐江书院后裔理事会、庐江书院新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清明谒祭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活动,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隆重举行。庐江书院组织新会何熊祥后裔、珠三角广府何氏宗亲及社会友好人士近百人齐聚,共同拜祭这位明代重臣,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其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活动得到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庐江书院总会长何金德的全程指导与支持,由庐江书院名誉总会长何家满、新会办公室主任何根旺牵头组织,旨在弘扬先贤精神,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一、历史名臣墓冢遭劫 文物保护迫在眉睫
何熊祥(1567-1642),字乾宰,号玄谷,广东新会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因一身兼管六部(工、户、礼、兵、刑、吏),被时人誉为“一柱擎天”。他一生刚正不阿,曾多次为民请命,减免赋税、平反冤案,其清廉事迹至今仍被传颂。然而,这位历史名臣的安息之地却屡遭盗墓破坏,墓前石虎、石马等文物虽被新会博物馆征集保护,但墓地本体残损严重,仅存部分遗迹,现被列为“一级不可移动文物”。


活动现场,何家满作为何熊祥直系后裔痛心表示:“先祖之墓不仅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如今墓地荒芜,亟待修缮与保护。”
庐江书院名誉总会长何家满
二、传统礼仪融合现代传播 海内外联动共缅先贤
谒祭仪式严格遵循广府传统礼制,献香、诵读祭文、敬献花篮等环节庄严肃穆。庐江书院领导班子代表何耀新、何德荣、何国满、何国兴等以感人肺腑的祭词祭拜了六部尚书,回顾何熊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卓著政绩,并强调其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活动还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美国、加拿大等地何氏宗亲及文化爱好者参与,形成“云端共祭”的感人场景。
庐江书院常委名誉总会长何耀新、常委何国兴代表总会敬献金猪祭品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庐江书院总会长何金德虽因公务未能亲临,仍通过代表致辞:“六部尚书何熊祥是岭南文化一块瑰宝,是广府何氏的一面历史旗帜,是何门根脉所系,是文化灵魂所依。我们呼吁年轻一代积极参与文物保护,让历史遗产焕发新生。” 其发言引发在场人士强烈共鸣,多位青年志愿者表示将加入后续保护行动。
三、多方建言献策 共商文物保护新路径
去年曾亲临现场拜祭的文化名家,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江冰教授,也向活动方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由政府牵头,联合社会力量重修何熊祥墓,将其纳入新会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二是推动官方对其“清官”身份进行认定,并在博物馆增设专题展区。新会文旅局代表回应称,已着手制定修缮方案,并计划申报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资料图:2024春,江冰教授与庐江书院一众班子成员谒祭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
庐江书院新会办公室主任何根旺
庐江书院新会办公室主任何根旺(陈皮非遗传承人)表示,未来将结合本地陈皮文化、书院文化,打造“何熊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非遗展示、研学活动等形式实现“活态传承”。
何能
(上图:何能——抗日战争少年战士,解放战争二等功,抗美援朝一等功三等功获得者,是名门之后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的后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是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永久荣誉会长)
四、历史照见未来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何熊祥墓的保护困境折射出基层文物保护的普遍挑战。庐江书院总会长何金德指出:“文物保护需政府、学界、民间三方合力。我们计划联合高校及各文化机构开展‘岭南书院文化研究计划’,系统梳理何熊祥文献,并推动其著作《四巡奏疏》《平刑八议》的现代译注出版。”




结语
“刚直为官,清白传家”,这是六部尚书何熊祥名句。此次清明谒祭不仅是对一位明代贤臣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文脉守护的集体宣誓。从何熊祥“一身掌六部”的传奇,到今日多方携手护文物的行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文化传承的薪火正悄然传递。正如活动总策划何家满所言:“守护先人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 期待在各方努力下,何熊祥墓能早日重现庄严,成为岭南廉政文化与家国精神的教育高地。
作者:何啟新(庐江书院秘书长 常务副总会长)
摄影:何国兴(庐江书院常务副总会长)
羊城庐江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