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裂缝中打捞永恒的月光
——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十年感言
加拿大高校文学社(Canadian Literary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简称“文社”)是在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非营利机构。2015年秋季,在多伦多的46所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席会议上,由西安交通大学多伦多校友会创会会长杨海军(笔名原野)先生等多所高校校友会会长发起倡议并组建成立了微信群形式的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并于2020年9月正式注册。
十年来,这些怀揣着对文学的炽情热爱与绮丽梦想的文友们,以一腔热忱,在异国他乡的文学一隅,向世界的各个华人角落播下文学社的种子,开启了这场宛如星辰之旅的文学征程。从最初寥寥数人的相聚,到如今汇聚近于500人才情之士的温暖大家庭,文学社在岁月的洪流中,如一颗坚韧的磐石,不断打磨、成长、壮大。
我们来自于全球各国的不同领域,素昧平生,像流浪的星星偶然相遇,是文字的力量拉近了远方,让我们的灵魂在字里行间认出了彼此。大家愿意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人的声音,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十年,我们似一群执着的追光者,始终坚守着对文学的不懈追求与探索。当信息碎片如玻璃碴般刺痛视网膜,当表情包代替了欲说还休的婉转,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刻都更需要文学的镇痛剂。为此,我们固执地守护着长句子的呼吸节奏。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学讲座,宛如璀璨的星辰,知名作家与学者如同星际使者,走进这里,将他们的创作智慧与人生感悟倾洒而下,拓宽了我们文学视野的天际线;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文学活动,如闪耀的舞台,让每一颗文学的星辰都有机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激发了大家内心深处的创作热情,积攒了无尽的文艺珍宝。文学社,就这样成为了我们心灵的栖息港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一道如诗如画的亮丽风景线。
十年,足以让一粒种子长成亭亭如盖的大树,让零散的星火汇聚成璀璨的银河。站在十年后的坐标回望,看见无数星火在虚拟的疆域里明灭。那些被文字串联的时光,早已在岁月长河中凝结成永恒的琥珀。我们的文学社群像是被月光浸透的竹简,三千多个朝霞与星辉在聊天框里层层叠叠,堆砌成一座数字化的巴别塔。那些被算法冲散的词语,那些被996碾碎的诗心,在这个永远置顶的对话框里获得了赦免。我们不是乌托邦的残党,而是词语的拾荒者,在数据洪流中打捞着未被污染的表达。那些标点符号的争吵,文体界限的僭越,恰恰构成了抵御语言通货膨胀的堡垒。
十年并非尽是坦途。当短视频冲刷着阅读耐心,当AI写作引发争议,我们选择以更坚韧的姿态守护文字的纯粹。今日,当我们重读建社初心,信念依然滚烫。未来十年,愿我们继续做时代的记录者与解谜人,在键盘与纸页间搭建桥梁,让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在文字里找到故乡。十年坚守,铸就辉煌,文学之光,终将在代代相传中照亮更远的夜空。
笃行致远,铺展永不终结的稿纸。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坐标。这份传承让我们相信,文学从来不是一座孤岛,而是无数心灵共振的声场,在时光裂缝中打捞永恒的月光。
此刻合掌为十,指缝间流淌过三千多个朝暮。让我们继续在速朽的时光里打捞永恒,用文字的经纬编织飞毯,载着永不苍老的赤子之心,向着下一个十年的月光迁徙。毕竟,只要还有人在词语的密林里寻找通幽曲径,文学的星空就永远不会黯淡。
十年,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愿我们的文学社,如璀璨的星辰,在文学的宇宙中愈发闪耀。我们始终相信文字具有神性,相信每个在凌晨三点修改标点的人,都在参与人类集体灵魂的编织。文学社的灯火永远不会熄灭,它只是变换着光的形态——有时是跃动的篝火,有时是静默的星子,但始终为所有相信文字魔法的人指明归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虽已在文学的征途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但我们深知,文学的道路,是一片无尽的星河。未来的日子,我们将如忠诚的守护者,秉承文学社的宗旨,本着以人品为先的原则,坚守文学创作的初心,努力提升文学社的影响力与凝聚力,拓展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让文学的种子在更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