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家的婚礼
46团学兵 白宝存
2025年4月25日,儿子开车带我到宁夏西吉,去参加鹏子的婚礼。
鹏子叫张金鹏,是儿子在宁夏林业工程学院当老师时带的学生。
出发时,咸阳闷热闷热的。车过长武,进入泾川,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到平凉,呵,下成了大白雨,遥看高高的崆峒山群峰,黑云密集随风翻滚,这回麻烦了……
没承想“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天现断崖式突晴。雨洗后的树木闪着亮晶晶的水色,清清爽爽,愈发青翠 。最奇的是,密云深处像是燃起了一团火,火初起,密集的黑云瞬间就镶上了金边,忽地,积云层一下就被燃烧,显现一片金黄,连山头和突兀的山岩也被染成黄红金色了。这崆峒真是奇山啊,天降瑞象。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让人措不提防地目瞪口呆,太美啦!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世上万物,无论静态还是动态,都是不断运动着变化着的。人、物皆如此。就说这鹏子吧,他出生在西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上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中有继承先人们世代为农传统的爸爸妈妈,下有哥哥弟弟和他三个光葫芦。这在农村啊,“娶媳妇盖房,花钱没王”,光这一项呀,就把家拖穷了。
西海固,这是宁夏地区穷困的代名词。儿子上大学时来这里社会实践,中午吃饭时,看到两个孩子站在他们对面不远处,直愣愣地盯着他们手中食物,那双眸中流露出的眼神,实在让人难以下咽。他将面包递给了两个孩子,他们畏畏缩缩地走到跟前,猛地一把抢过来,转身跑出十几步,才小心翼翼撕下一小块轻轻放在嘴里,慢慢品嚼几下,然后脱下脏兮兮的小墩墩,把面包轻轻的放在上面,转身就挖坑,说是要种下去,等长出来好多面包和家人一起分享。说到这里,儿子眼里竟然泛起了亮光。西吉县是个穷地方,在我的脑海里又深刻了一下。
1997年冬天,我曾路过一次,翻过六盘山,进入西海固地界,那弯弯曲曲贴崖临沟的石子路真让人捏了一把汗。清晨四五点,天很黑也很冷,道路上却有三三两两的孩子走动,一问方知,他们翻山越岭是到十几里开外的学校上学的。唉!心里长叹一声,贫困的山区,可怜的孩子呀!
十二年前,儿子把刚毕业的金鹏从西吉领到我家时,他还穿着带补丁的衣裤,是一个吃饭不抬头,说话就脸红的大孩子。看起来憨憨的,但主意很正,他想干的事情很多,但最坚定的目标是:走出山沟,体现价值,改变门风。这多年,他创过业,打过工,送过水,出过苦力,不管天晴下雨,不管白天黑夜,有活就干,哪有上下班时间。他只在春节回去一次看望老人。每次家人们都追问他谈对象的事。农村成家早,一年一年,许多同学结婚了,当父母了,孩子上学了,他却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哥哥结婚了,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弟弟结婚了,贷了一沟子款,负担更重了,家是贫困户,他成了家里的“老爷愁”。他不改初衷,不想窝窝囊囊地生活。外出这几年,他的眼界开了,生活目标更明确了。最终,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且干得风生水起。且把自己学医的对象也调到一起。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终于要成家了,大家为他高兴,为他庆贺,单位的经理也亲自驱车从咸阳赶来了。

一路飞驶,西吉已通了高速公路,高桥隧洞连沟壑,国道高速联成片,四通八达。路两侧有许多新建的和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华灯初上,还有不断变化着的彩灯闪烁……西吉有了大变化,可在我印象里,他还是穷县,金鹏家还是困难户,他的婚礼能办成什么样子?想到这儿,我心里咯噔咯腾地跳。
走完6小时的行程,赶到鹏子家,天已黑了。村西头的鹏子家透出暖暖的灯光,院外那株挂满红灯笼的杏树,暗香袭人,芬芳盛开。花篮摆出了花路,窗上贴满了喜字,院外放起了爆竹烟花。屋里火炉透出暖意,家人们正跪在牌位前,向先祖们祈祷,告诉他们后辈娶亲的喜讯……
十里风俗九不同。新娘家不远,可早上五点接亲的人就集合了。鹏子父亲太兴奋了,乐极生悲,昨晚摔了一跤,右小臂骨裂了,这也丝毫没影响他兴奋的情绪,吊着绷带一遍又一遍地交代着注意事项,计算着时辰、接亲的车辆、人数,保证去时为单,接回新娘刚好成双。
“滴滴……”接亲的轿车长龙出发了。嗬,16辆豪车,真气派!这都是朋友们开来助兴的私家车。我有点惊讶,城里也不过如此吧。

新娘家同样喜气洋洋。新娘一身民族古典装饰,长裙短衫。父母一遍遍地为她检查着服饰,不时悄悄交代着什么,眼神里透出的尽是爱恋和不舍。父母为女儿盖上了双层红盖头,穿上红袜红鞋红手套,尽显喜庆。这是女儿最光鲜最幸福的时刻,一定让她鲜鲜亮亮地出彩。女儿娇羞地坐在床上,等待着接亲人的到来。可这里不同的是,新郎不接新娘,而是哥哥将妹妹背着送上车。那一瞬间,鞭炮齐鸣,寂静的山村瞬间生动起来。
迎新车队环绕县城一周,缓缓停在新郎家路口。急不可耐的新郎背着新娘就跑,穿过人群,穿过彩门,跑得那个快哟。前面是喜庆的音乐,后面是嗷嗷追赶的人群,旁边又是锣鼓又是鞭炮……闹翻天了。
庄稼人的喜庆是发自内心的。金鹏父亲告诉我:大儿子,小儿子都在银川干上事了,婚礼的烟酒茶和宴席、婚庆公司的开支都是孩子们自己出的。我们在家科技种地,培育出多个品种的土豆,使这个原本就出名的特产更出名啦,年年售空啊,我们呀,赶上好时候啦!
婚庆公司主持的婚礼,普通话加方言,幽默风趣,唱歌跳舞,喜庆热闹。婚礼上给新人父母“乔装打扮”,那是少不了的。别看他们又蹦又跳的反制,心里可是乐意着呢。看着五马六道的花脸,大人笑,孩子笑,男女老少笑,他们自己也笑,花里胡哨的油彩装扮,使院里院外一片喧嚣,笑声连续不断,跌宕起伏,太热闹了。近九旬的爷爷奶奶也拄着拐棍走进了婚礼现场,那满脸的皱纹,像瓣瓣盛开的菊花……

中午12点,流水席开始啦。这是专请的厨师班子,大盘小碟样样齐全,自宰的牛羊鸡鸭鱼,样样新鲜。当地有名的“十三碗”,蒸炒烹煮炸,凉菜十鲜,时令特产,花样不少。金鹏家院子很大,可每次只开8席,一小时一拨,直到晚八点才轮上服务者用餐。哎呀,这一天,真忙,真累,忙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氛围,这个红火劲儿,图的就是个吉利,就是个忘乎所以的疯劲。
我发现一个不同的风俗,新娘接到家,有8户邻居送饭,不是专门安排,却都是精心细作的饭菜,盛在精致的细瓷碗里,看了都想吃,不吃都想看哦。可这就是大饭量的新人,一家饭吃两筷头,也能吃到嗓子眼呀。新人们吃不消,只有一个劲地求饶说好话,那千般刻意讨好的样子,让人笑掉大牙。一位老人告诉我,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善良的当地人,要用这朴实的民俗暖新人的心,集多家饭留新娘的人啊。
没有不散的筵席。客人临走时除了带走欢乐,带走糖果外,还带走主人家发给的一双红筷子。这寓意人们把婚礼上丰富的美食味儿带回去,把红火的气氛带回去,喜气盈门,盼望着日子红红火火。现在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带走这双筷子就是家里人,就是好朋友,让喜庆红火幸福在每个家里永远长久!
槛外人 2025-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