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春秋映初心
清晨,天际被厚重如墨的乌云严严实实地遮蔽,一场狂风暴雨毫无预兆地汹涌袭来。狂风如猛兽般在城市中横冲直撞,发出尖锐呼啸,将路边的树枝肆意弯折;豆大的雨点裹挟着磅礴气势,如密集的箭矢,噼里啪啦地砸向大地,与狂风交织成一曲惊心动魄的自然交响乐。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我们文彩国粹古琴班的学员们,怀揣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毅然踏入了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的考场。今日,是我们期盼已久的考取岭南派古琴师资证的关键时刻,为了这一刻,我们历经两年多学艺沉淀、数月强化集训,风雨无阻,从未放弃。
回溯至两年多前,与文采国粹馆的李老师、孔老师相遇,仿佛是命运精心安排的一场奇妙邂逅。作为孔子第七十四代传人的孔老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琴艺,每周不顾风雨路途,坚持为我们开启古琴文化的大门。从古琴千年历史的溯源,到独特减字谱的解读,从最基础的指法练习到完整曲目的流畅弹奏,我们这群因热爱相聚的伙伴,在悠悠琴音中,不仅收获了身心的滋养,更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对古琴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起初,习琴的目的只是修身养心,可随着对古琴艺术探索的逐步深入,我们心中悄然萌生出一个更为宏大的愿望——不仅要让这份古老雅韵润泽自身,更要将中华古琴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千年琴音的独特魅力。
为探寻专业的传承之路,李老师与孔老师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走访北京、杭州等地的知名琴社,最终与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的宁兰清老师结缘。宁老师深耕古琴教学领域二十余载,她“以琴育人,传承文化”的理念与我们一拍即合。在她的指导下,我们正式踏上专业进阶的征程。面对我们这群平均年龄超六十岁、记忆力和反应力逐渐衰退的“银发学员”,宁老师迅速组织起为期两周的高强度特训。训练场上,她目光锐利,对每个指法的角度、力度都严格把关;对琴谱背诵,更是要求精准无误,不容丝毫差错。即便我们常常因记忆力减退、动作迟缓而反复出错,她始终耐心示范、细致讲解,不厌其烦,毫无半点倦怠之意。
特训结束后,李老师与孔老师精心规划,每周安排两次巩固训练。寒来暑往,无论天气如何恶劣,我们在家中也始终保持着每日数小时的练习。指尖在琴弦上反复摩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琴谱被反复翻阅,边角都已卷起。那些因疲惫而想要放弃的夜晚,老师们鼓励的话语总会在耳边适时响起,支撑着我们一步步坚持下来。
终于,这个承载着无数汗水与期盼的日子来临。考场上,当指尖抚过琴弦,熟悉的旋律如潺潺溪流般倾泻而出,所有的紧张都在那一刻化作对古琴艺术的虔诚与敬畏。成绩揭晓的瞬间,手中烫金的荣誉证书不仅是对我们技艺的高度认可,更见证着我们跨越年龄、超越自我的成长奇迹。那一刻,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其中既有梦想成真的喜悦,更饱含对三位恩师的感恩与敬意。若没有李老师与孔老师的悉心栽培,没有宁老师的专业引领,我们又怎能在古稀之年完成这场华丽的蜕变?
这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深耕古琴艺术,不断夯实基本功,深入领悟文化精髓,让岭南派古琴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在新时代续写千年雅韵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