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三十八)》
作者:张志江(北京)
三百二十六
“女王”乱后
谁知贵后蜈蚣蝎,
自是贫时蚂蚁蚜。
吾意君王披斗笠,
人言贱妾裹袈裟。

本诗鉴赏
全诗采用对比与象征交织的手法,极具批判力度。前两句以“蜈蚣蝎”喻郭家女显贵后的阴狠毒辣,“蚂蚁蚜”状其贫贱时的低微,强烈反差暗示其得势后的跋扈蜕变;后两句“吾意君王披斗笠,人言贱妾裹袈裟”,以颠覆性意象形成尖锐批判,“披斗笠”消解君王威严,“裹袈裟”暗讽其伪善面目,通过身份错位的戏谑重构,将对权贵表里不一、阴谋篡权行径的鄙视与挑战,以辛辣笔触淋漓展现,讽刺意味十足。
三百二十七
曹丕弃弓
开弓岂有回头箭,
纵马焉无赦宥门。
孝行薰馀悬日月,
仁心冷彻愧乾坤。

本诗鉴赏
这首诗巧妙用典,以曹丕父子狩猎之事展开。“开弓岂有回头箭”,强调行为的不可逆转;“纵马焉无赦宥门”,则笔锋一转,引出宽容仁慈。“孝行薰馀悬日月”,赞曹睿孝行如日月高悬;“仁心冷彻愧乾坤”,凸显其仁心缺失令天地惭愧。通过对比与夸张,升华主题,表达对孝行仁心的赞美。
三百二十八
曹丕病逝
五月寒生入九天,
孤舟影落摇深竹。
抽身佛国卧云霄,
掩耳蓬莱栖涧谷。

本诗鉴赏
此诗借景抒情,富有深意。“五月寒生入九天”,以反常的五月寒起笔,营造出清冷氛围,暗示曹丕病逝后的萧瑟。“孤舟影落摇深竹”,描绘出孤独、幽冷之景,烘托出哀伤;“抽身佛国”、“掩耳蓬莱”,用佛国、蓬莱的意象,表达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寻求心灵慰藉。全诗整体意境空灵,情感深沉。
三百二十九
曹睿继位
兴宗堕泪仙游去,
继祖伤神御座来。
大业雄姿灵运续,
宏基远略霸图开。

本诗鉴赏
此诗围绕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创作,情感表达真挚。“兴宗堕泪”、“继祖伤神”,细腻描绘出对曹丕离世的悲痛;“大业雄姿”与“宏基远略”,展现出对曹睿继承基业、开拓进取的期许。对仗工整,如“兴宗”对“继祖”,“大业”对“宏基” ,节奏铿锵,在短短四句中,完成情感转换与对政权传承的赞颂。
三百三十
大赦天下
不负先皇一寸心,
无惭继圣千秋业。
封侯礼乐小乘僧,
作赋经纶超世法。

本诗鉴赏
此诗紧扣曹丕代汉称帝、曹睿继位守成的历史背景,以“不负先皇一寸心,无惭继圣千秋业”寄寓对曹睿承继基业的殷切期望,凸显政权传承的历史使命。诗中借“先皇”“继圣”等称谓,侧面展现父子形象,寄托对曹氏政权的家国关怀。
艺术上,以“封侯礼乐”、“小乘僧”,象征世俗局限,“作赋经纶”与“超世法”,喻指超凡治国理念。通过两组对比,强调曹睿当突破常规、开创伟业。语言庄重凝练,营造出厚重历史氛围,将对曹氏父子的评价与劝勉熔于一炉,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
三百三十一
司马懿扼雍凉二州
四世权臣见十州,
三朝便殿盘千仞。
提兵赴敌缚双龙,
挂印临危驱八骏。

本诗鉴赏
此诗以司马懿生平为轴,多处用典勾勒其权臣之路。“四世权臣”暗合司马懿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三朝便殿”化用帝王别殿议政之典,凸显其久居权力中枢。“缚双龙”借“龙”象征雍凉二州,呼应其任雍凉都督之职;“驱八骏”化用周穆王驭马传说,喻其征战四方之威。对仗工稳,如“四世”对“三朝”,“十州”应“千仞”,典故与意象交织,历史厚重感与艺术张力兼具。
三百三十二
马谡献计
莫道欣从马谡谋,
须知正喜龙且勇。
灾兴卧榻笑谈惊,
祸起萧墙肝胆悚。

本诗鉴赏
此诗善用典故,以“马谡谋”与“龙且勇”呼应史实,暗喻诸葛亮智谋与局势危机。“灾兴卧榻”和“祸起萧墙”,营造出紧张肃杀意境,将曹魏内部隐患与外部威胁交融。用典使诗歌具历史厚重感,短句排比增强艺术张力,寥寥数语勾勒出三国权谋博弈的惊心动魄。
三百三十三
妙用离间计
遍地檄文诛佞贼,
何人筹策献良规。
原无俊逸残烟雨,
自有风流阅盛衰。

本诗鉴赏
意境:诗中营造出一种风云变幻、智谋交锋的紧张意境。“遍地檄文”描绘出舆论战的浩大场景,“残烟雨”“阅盛衰”则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和朦胧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三国那个动荡的时代。
引申义:诗中表面写孔明用离间计,实际也可引申为对智慧与谋略的赞颂。强调在复杂的局势中,凭借巧妙的谋划和智慧,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局势,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变迁,往往由人的智慧和决策所影响。
历史厚重感:通过描述三国时期孔明使用离间计这一历史事件,以及“阅盛衰”这样的词句,将该事件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沧桑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历史厚重感,使读者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百三十四
十万兵马迎御驾
仿汉高雍凉访病,
依韩信梦泽求真。
重重鼓角非无主,
飒飒旌旗不见人。

本诗鉴赏
此诗围绕历史典故与场景展开。首联借“仿汉高”、“依韩信”,展现效仿先贤的行动,营造出历史纵深感;尾联“重重鼓角”、“飒飒旌旗”,以听觉、视觉意象,描绘出宏大且神秘的军事场景。“非无主”与“不见人”,形成强烈反差,渲染出紧张、悬疑的氛围,余韵悠长,引人遐思。
三百三十五
削职回乡
削职归田鹤发翁,
悬恩问舍銮坡客。
争光漱齿圣人林,
效古投江君子泽。

本诗鉴赏
这首诗通过典故与意象交织,勾勒出司马懿的复杂人生。首句“削职归田鹤发翁”,以直描笔触点明其落魄境遇。“鹤发翁”既勾勒出暮年形象,也暗含岁月沧桑之感。“悬恩问舍銮坡客”中,“銮坡客”与落魄的司马懿形成对比,暗示其曾与朝廷关联密切。“悬恩问舍”,增添命运无常的意味。后两句“争光漱齿圣人林,效古投江君子泽”,“漱齿”与“圣人林”营造出追求高洁的氛围;“效古投江”化用屈原典故,以屈原的忠贞自比,赋予司马懿削职后的心境以道德崇高感,隐晦表达其坚守气节的形象。全诗借典传情,含蓄深沉 。
注:乐天(北京)、乐天(张志江)、张志江(北京),均为张志江。乐天是张志江的字。

作者简介:
张志江,字乐天,北京八大处。
偶有小作散见于相关载体。在《荣耀中国》诗社、《都市头条》发表的叙事史诗《七绝·裁冰剪雪看吴钩——〈水浒传〉欣赏》及《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系列作品等,被优选进百度、今日头条、KIMI、豆包等数十家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