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魅力
孙蕊玲
上个月,我和几个同事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了一次两日游,完成了自己人生之中一次时间和地域上的跨越。
四月的春风携着我们以及满车厢游客的期待穿过渭北平原掠过黄土高原,踏上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旅行。山西的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树,这些名字在我心里盘旋了十几年,终于在这个周末得以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
清晨,旅游大巴缓缓驶出市区,车厢里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细心的我发现唯独我前排的一家三口安静得出奇。
老爷子约莫七十五六岁,大高个,戴着一顶关中老人特有的蓝黑色呢帽,身板笔直,面容沧桑却精神矍铄,从他上车时的样子看得出他行动间带着军人般的利落。身旁的高个子中年男人戴着一只灰色口罩,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手腕上隐约可见狰狞的疤痕。他走路的姿态沉稳有力,每一步都掷地有声,脚踏实地,健稳得像是丈量着脚下的距离。从他耳后陈旧的伤疤——我几乎可以断定,他是一名退伍军人,甚至可能曾经是一名消防战士。从这两个男人身上,我看出这是一家家风严谨,正气十足的家庭。
车窗外天气炎热,车内也空气污浊,从上车看到他就始终戴着口罩,偶尔低声和身旁的女人交谈。那女人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却透着一股坚韧的善良和温柔。他们极少参与车厢里的高谈阔论,只是安静地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
我忍不住多看了他们几眼。那些疤痕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是火场里的生死救援,还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他们沉默的姿态,在喧嚣的车厢里显得格外特别,甚至让我觉得,他们比那些大声谈笑的游客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第一站,我们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六百年前,无数移民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各地。如今,他们的后人又回到这里,祭奠先祖。
老爷子站在古槐树下,久久凝视着粗壮的树干,低声念叨着家谱上的名字。男人则点燃三炷香,恭敬地拜了三拜。他的动作庄重而虔诚,仿佛在向某种无形的力量致敬。
那个女人站在一旁,默默地陪伴在那对父子身旁。阳光下,她的眼神温柔而坚定,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们之间的爱情:“无论经历过什么,我永远对你对这个家不离不弃。”
下午,我们来到灵石的王家大院。这座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深宅大院,是晋商辉煌的见证。 高墙深院,雕梁画栋,灰色的瓦脊,斑驳的墙皮,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精工细作,都告诉游客这里的古老,历史的深厚。导游讲解着王氏家族的兴衰,而我的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落在那一家三口身上。
老爷子站在天井中央,仰头望着屋顶的脊兽,眼神恍惚,仿佛在回忆什么。男人则站在回廊下,指尖轻轻抚过木雕上的纹路,像是在触摸历史的脉络。 休息时,那个女人从纸袋子里拿出刚买的山西特产先是递给老爷子一块,然后递给那个戴着口罩的男人一块。男人摘下口罩咬了一口,咀嚼时眉头微皱,似乎吞咽有些困难。那个女人立刻递上水杯,动作轻柔而熟练。
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他的侧脸上——那是怎样的一副容颜,满脸布满疤痕,像是揉皱的纸张,明显是被烈火舔舐过的皮肤。他似乎察觉到外人的目光,迅速戴回口罩,但那一瞬间的印象,却深深烙在我脑海里。
夜幕降临时,当灰褐色的城墙在夕阳的照射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时,车厢里爆发出一阵骚动。平遥古城,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像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黄土高原上,迎接着远道而来的三秦大地的人们。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导游就开始招呼大家集合。 我随着人流穿过城门,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旁是斑驳的砖墙和褪色的木匾。票号、镖局、县衙,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一街两巷琳琅满目的商户,都用他们各自的特色招徕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游客。
而那个戴口罩的男人,始终走在人群边缘,偶尔抬头凝视飞檐斗拱,目光深邃。那个老者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前边,戴着口罩的男人的妻子挽着他的手臂,低声说着什么。阳光斜照在他的后颈上,那里有一片明显的烧伤痕迹。
在城墙根,导游一声开始上城墙,一个小女孩差点被人群挤倒,男人几乎是本能地跨步上前,一把扶住她。他的动作干脆利落,像是训练过千遍万遍。袖口滑落时,我看到他的整条手臂布满疤痕,像是被熔岩侵蚀过的土地。
“当心。”他的嗓音低沉沙哑。
回程的大巴上,夕阳透过车窗洒进来,那个男人可能是饿了,接过身旁他爱人递给他的半块糕点,我也得以又看到他终于摘下了口罩,但那只是一个刹那,他旋即再次戴上那灰色的口罩。 我知道他在回避车上这些陌生又好奇的眼睛。我的鼻子有点发酸,心里几度哽咽,我想起我家里那个曾经的军人,不由得泪湿眼眶。想起战场上那些奋不顾身冲向敌人炮火的军人的身影,我仿佛看到眼前这个戴着口罩的消防员战士一次次从火灾现场救出那些老弱妇孺的镜头。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遭受到危险时,他,这个军人义不容辞的冲在了最前面,完全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全,这是他们作为军人的义务,更是他们肩上担当的保家卫国的责任。
他的脸在霞光中显得格外沧桑,疤痕像是岁月刻下的勋章。鬓角处头发已经斑白,口罩掩盖下的脸庞迎接着几十年的风霜雨雪。
车厢里依然嘈杂,可他们一家却像是独立于喧嚣之外的孤岛,安静、坚韧,却又充满力量。
我突然明白,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遇见不同的人生。有些人轰轰烈烈,有些人默默无闻,但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记住。
这一程旅行,我跨越的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触动。那些沉默的英雄,那些平凡的温情,让这场旅行变得格外珍贵。人性中最值得的赞叹 ,将又一次植入我的心灵深处。
作者简介:
孙蕊玲,笔名:心愿,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长安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未央区作协会员,碑林区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党史编辑。几十年来为实现自己梦想,苦于爱好写作,尤其情感类诗歌。在作品里与文字谈情说爱,与诗歌对话天地。出版有合著文集《流年絮语》,个人文集《心雨心愿》,著有长篇小说《生命的呼唤》,长篇扶贫小说《翻过这道山》,长篇小说《给我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