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烈士
通讯员/于建章 王浩民
前些日子,笔者在《烟台晚报》发表了《牟平革命先驱刘经三》一文,刘经三的两个孙子辗转联系到了笔者,他们又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素材和物件,原来刘经三背后的家人还有系列感人的故事!为了彻底弄清刘家的英雄事迹,日前笔者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刘经三的故乡——徐家镇黄疃村(原属牟平县,今属乳山市),通过采访刘经三的亲人和村里老人,对刘经三家背后的故事有了深入、感性的认知和了解:原来刘经三家里先后出了三名革命烈士,深受当地父老乡亲们的敬重。
刘经三的父亲刘岐峰是牟平县的一名开明乡绅,经商攒下来的积蓄,他一部分用来捐资办学,一部分用来资助儿子的革命活动。后来为了解决一家老少的生活问题,他因为懂医术,在烟台街上挂牌行医,对没有钱的穷人,他看病拿药一律不收费用。他捐资开办的瑞泉小学,是我党在牟平南部山区的一个地下交通站,也是我党与外界联系的一个秘密接头地点。
一
刘经三(1906——1937)是刘岐峰的长子,他1932开始投身革命,先后担任过牟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第一、二届胶东特委委员会的组建者、先后担任胶东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胶东特委代理书记,后来由于革命需要,他辗转来到了延安,参加了抗大二期四大队第十班的学习,任党小组组长,当时董必武任四大队党支部书记。十班还有一个牟平同学曲继先,曲继先在牟平时,曾经负责牟平的青年团工作,他与妻子董贞就住在刘经三家里,听从县委书记刘经三的领导,建国后曾任山东省政协秘书长;还有一个同学是荣成老乡王一平,以前是文登乡师地下党支部委员,乡师党支部直属胶东特委领导,刘经三多次去检查指导党支部的工作,是刘经三的老部下,建国后,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在学习结束后,刘经三被党中央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1937年8月,他与战友在延河游泳时,一位战友因为身陷漩涡,就在生命垂危时,刘经三游过去奋力施救,战友脱险了,刘经三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被边区政府评定为革命烈士 。
二
刘经三大儿子刘纪堂(字希璞),他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自己的父亲是革命烈士,叔叔是军人,他也想走上前线,拼搏在疆场。1944年夏天在牟平县徐家镇(今属乳山市)西峒岭村附小(相当于今天的初中)毕业后,1945年秋天,年仅15岁的他立即在家乡的兵站参加了解放军,先后被分配到南京、武汉等地,由于他附小毕业,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就留在部队司令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大军南下,他先在南京部队航道处工作,在这期间,他埋头苦学航道工兵业务,有时为了弄懂弄通一个航道知识点,他经常带着业务书籍蹲在工地上,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有一次,中午开饭的时候,战士们都回去吃饭了,可是他却捧着书蹲在坑道里忘我地研究着航道施工方法,在吃饭点名的时候,发现少了刘纪堂,班长大惊,急忙派人回工地找的时候,他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丈量着坑道。第二年他被调到上海二炮部队任机要秘书,建国后授上尉军衔。1959年,29岁的刘纪堂忽然感到胃疼,经检查就是今天的胃溃疡。后来医生分析说,是因为战争年代,饥一顿饱一顿,胃部受到了伤害,所以造成了严重的胃病。在上海八一医院手术治疗时,因为药品紧缺,耽误了病情,不幸去世。当时部队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被评为烈士。至今村里的老人还能回忆起他的尸体运回故乡黄疃村的场面。今年76岁的刘世友老人说,当年是部队用军车拉来了装着刘纪堂的棺材,大小与普通棺材一致,只是这个棺材是铁制的,四周锃光瓦亮,象电镀一样,村民们都很好奇,从来没有见过铁制棺材。下葬时,村支书与几个年轻小伙儿一起把棺材小心翼翼地放入已提前挖好的墓坑里,然后一掀一掀地填土埋好,形成一个一米多高的坟墓,墓前竖一块石碑,上刻“刘纪堂烈士之墓”,2006年10月1日刘纪堂的三个侄子又给墓地新立了理石碑,取代了原来的石碑。直到今天,刘纪堂的墓还完好无损地留在黄疃村的山头上,每年清明节,村里都会安排人在墓地上培土献花。
三
刘经五,刘经三之弟,1947年,作为村民兵连长,31岁的刘经五带领村20余名青年参军北上东北,直接加入到林彪指挥的东北第四野战军,为解放东北做准备。来到部队后,由于他作战勇敢,又有一定的文化,很快由班长升任到机枪排长。1947年秋在攻打吉林的梅河口战斗中,敌人的暗堡火力阻挡了我军的前进步伐,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刘经五急红了眼,他端起机关枪腋下夹着一捆手榴弹,不顾枪林弹雨,匍匐着前进到了暗堡的侧面,此时他腿上已两处中弹,他顾不得疼痛,把手中的手榴弹拉响后丢入了暗堡中,正当他要后撤时,一串罪恶的子弹从后背射入,从胸前窜出,刘经五牺牲在了阵地上,时年31岁。同时,暗堡随着冲天的火光,火力消失了,为解放大军扫除了前进的障碍。
四
以前,刘经三和他父亲的事迹在牟平耳熟能详,可是由于刘家的低调以及区划的变更等各种因素,刘岐峰仅有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为革命献身的故事,一直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今天,刘家一门三烈士的事迹才被记者揭开,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极大重视,牟平(黄疃村原属牟平县)、乳山(黄疃村现属乳山市)的党史、文史工作者都在全力搜集他们的史料和相关文物,要让这段光辉的历史再现世间。
( 通讯员:于建章 王浩民 撰稿摄影)
刘经三
刘经五与妻子
刘纪堂
刘经三烈士证书
刘纪堂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