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英谢幕夏花开,笑看人生大舞台。
褪去浮华寻本相,归真返朴乐悠哉。
通韵七绝《遣怀》以简短篇幅承载深邃哲思,通过精巧的意向组合与炼字艺术,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超然心境。以下从艺术特色、情感表达、哲理意蕴三方面进行完整赏析:
1、意象递进构建时空张力
首句“春英谢幕夏花开”以“谢幕”拟人化春花凋零,与“夏花开”形成自然时序的戏剧性对比,暗喻人生阶段的更迭。次句“笑看人生大舞台”将戏剧舞台意象具体化,与自然意象交织,完成从物象到喻象的升华。三、四句“褪去浮华寻本相,归真返朴乐悠哉”通过“褪去——寻——归真返朴”的动词链,形成递进式意象运动,展现精神蜕变的完整轨迹。
2、通韵运用强化情感节奏
全诗押“ai”韵,音韵开阔悠长,与“笑看”“悠哉”的豁达心境相呼应。首句“开”字以阳平声起调,奠定明朗基调;次句“台”字延续平声,形成情感绵延;第三句“相”转仄声,制造顿挫感,凸显“褪去浮华”的决绝;末句“哉”复归平声,以叹词收束,余韵悠扬。这种平仄交替与情感起伏的同频共振,使通韵成为情感表达的有机载体。
3、动词淬炼提升语言张力
“谢幕”“褪去”“寻”“归”等动词精准凝练,赋予静态意象动态美感。如“褪去浮华”更具主动性,暗含自我剥离的意志;“寻本相”强调探索过程,契合“笑看”的从容姿态。动词的连用形成“剥离——探寻——抵达”的逻辑链条,使哲理思辨具象化。
1、自然时序中的生命共情
诗作以春去夏来的自然更替为引,触发对人生阶段的哲思。诗人将自己置于季节轮回的宏大背景中,以“笑看”消解对生命流逝的焦虑,转而以审美眼光审视变化本身。这种“以物观我”的视角,使个体情感升华为对普遍生命规律的共鸣。
2、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
“褪去浮华”直指世俗价值的虚无性,与“寻本相”形成价值重估的辩证过程。诗人追求“本相”的佛道哲思,暗示对真实存在的超越性认知。末句“乐悠哉”非消极避世,而是经历沧桑后的澄明之境,是“大梦谁先觉”的智者之乐。
3、戏谑语调下的严肃内核
“笑看”二字看似轻松戏谑,实则暗藏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使诗歌在诙谐中透出苍凉底色。如“乐悠哉”的满足感,恰是对“褪去浮华”艰难过程的补偿,形成情感张力的微妙平衡。
1、“本相”的哲学解码
“本相”一词融合佛教“破除幻相”与道家“返璞归真”思想,指向对现实世界的超越。诗人认为,唯有剥离社会角色、功名利禄等“浮华”面具,方能触及“本相”。这一过程与海德格尔“向死而生”哲学命题形成跨时空对话,均强调对存在本质的追问。
2、“舞台”意象的多维阐释
“人生大舞台”既可作存在主义解读——人生如戏剧,个体是扮演自我的演员;亦可作道家隐喻——万物皆为“道”的具象化呈现。诗人通过“笑看”消解舞台的悲剧性,转而以游戏心态参与,暗合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境界。
3、归真返朴的现代性启示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褪去浮华”的呼告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诗人倡导的“简朴生活”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减法,更是精神世界的净化。这种“少即是多”的智慧,与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哲学、形成思想共振,为现代人提供精神突围的路径。
此诗以传统七绝为壳,注入现代生命体验的内核,完成古典诗体的创造性转化。其通韵运用突破格律束缚,实现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自由统一;意象组合突破时空界限,构建出多维度的哲理空间;语言淬炼突破陈词滥调,以口语化表达提升哲思的可感性。这种“旧瓶新酒”的创作策略,使通韵七绝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的诗意桥梁。
作者简介:
王政,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网名常青树,籍贯辽宁彰武,公务员退休。
一位中华诗词爱好者,学海摇橹泛舟人,著有诗集《丹枫逸韵》,被纳入《阜新诗库》系列丛书、阜新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阜新市诗词学会会员、新竹社区玉龙诗社副社长,玉龙微刊副主编。
2024年荣获都市头条官方平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都市头条井冈山群智囊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