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我的兵团岁月(共19章)
一次特殊座谈会(第四章)
到兵团大约二十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指导员通知我,让我明天上午带着连里其他四位战士去营部参加一个知青战士的座谈会,座谈什么内容呢,指导员也没说。
回到宿舍,我思忖着,连队让我带队去参加会议,总该准备准备如何发言,但不知座谈会内容,怎么准备呢?不怕,凭我在学校当学生干部时经常练过的口才,届时临场发挥吧,一定要给连队争光。
第二天上午,营部不大的会议室里几乎坐满了人,有来自各个连队的二十几位兵团知青战士,还有几个干部摸样的。主持人亮出了开场白:“大家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号召,从城市来到僻壤,从校园到了广阔天地,感想如何呢?来到兵团已有一个月时间了吧,生活工作怎么样,能适应吗?干田里的农活身体扛得住吗,现在身体状况如何?这就是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我们从杭州来就是要了解这些情况,回去向市里作汇报的,现在请大家踊跃发言”。
哦,原来是座谈这些内容,我一下振奋起来。乘大家一下还没有反应过来,我第一个亮开了嗓音,谈了我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充满激情到广阔天地干革命,但来了以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差距之大而产生的思想波动,以至出现首日晚上宿舍里一片哭声夹杂着骂声等状况;提到我们兵团战士面对艰苦现实,努力克服各个方面的困难,自觉经受锻炼,努力学干农活的境况,也对连队的伙食提了意见,直言对每天吃萝卜不适应,使不少战士经常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发言最后我还还做了铿锵有力的表态:尽管劳动累一些、伙食差一点,但难不倒我们兵团知青战士,大伙儿有决心、有信心在广阔天地里经受锻炼,努力做一个祖国信任、人民需要的人。
我的发言引来主持人和其他领导的赞赏,发言一结束,全场竟响起了掌声,我看到领导的眼里流露出满意的神情。紧接着,其他的战友们纷纷或三言两语地或问答式地作了发言,谈了自己来兵团的体会和感受。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主持人大声说话了:“大家谈得都很好,座谈会开得很有成效,这些情况我们回去后一定会向领导认真汇报的。接下来,我们要给你们每个人做一个简单的身体检查,看看大家到兵团后体质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检查是再简单不过了,查看一下五官外貌,验一下视力,按一下腹部等等。小年轻么,身体都蛮好的,就是有几个眼睛有点近视,我也是其中之一。没花多少时间检查就结束了,整个座谈会也随之结束。
回连之后,我即刻向连领导汇报了参加座谈会的情况,得到了他们的夸奖,心里感到特别舒坦。
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记得那天吃午饭的时候,连里不少人在嘀咕、在议论,有好友直接来向我道喜,说我要调回杭州了,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打听,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天参加座谈会的人,绝大部分刚刚都接到调令,调到杭州的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做涉外宾馆的服务人员。
原来,那天召开座谈会只是个形式,是省里的相关部门来挑选人员呵!我怎么会没有接到调令呢?那天座谈会我的表现不是蛮好的么,为什么调回杭州没有我的份?他们能回城了,回家了,我要留在这里接受广阔天地的锻炼……那时我的心一下如同掉进了冰窟。真想去问问连领导,为什么这调令没有我的?但又不敢也不想这么冒失前往。
这时,同学们战友们都跑来安慰我、开导我,有的还为我鸣不平。我校的女同学小徐还特地偷偷来告诉我,说她去问过指导员了,为什么汤优烈这次没有走啊?指导员说了,他是我们连队在重点培养的文书呀。随即,小徐加重语气说了一句“小汤啊,这么好的机会都会失去,看来今后你只能留在兵团、在这里扎根一辈子了”。听到这里,我的脑袋“嗡”的一声,人一下子愣住了。尽管平常喊过类似的口号,但是,我确实没有做好在这里“扎根一辈子”的思想准备呵。
如此难得的机会,说没就没了,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我的情绪一落千丈,饭也吃不下,事也不想干,一个人呆着尽是胡思乱想,夜里发烧了,人昏昏沉沉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
第二天上午,我请了病假躺在床上。指导员闻讯来了,他坐在床沿,关切地对我说:“小汤啊,我知道你有情绪、有想法,这是很正常的。年轻人嘛,不要泄气,这点儿挫折算的了什么,一定要要振足精神,鼓起勇气,今后你的人生之路长着呢!就对待这件事,我要送给你两句话:革命工作需要你时,你不想去也必须去;革命工作不需要时,你想去也不能去。”说着起身掩上房门,走了。
听着指导员说的话,尤其是后面的两句话,自己好像懂了点儿什么,又觉得没懂多少,但是心绪倒是平和了一些。我在想着思着,作为一个有朝气、有志向的青年,怎么能因为碰上点儿不顺心的事,受到点儿不大的挫折,就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似的呢,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离开学校来到兵团才一个多月时间,广阔天地的艰苦磨炼还刚刚开始,只要自己不断刻苦努力、勇于锻炼,机遇一定会来垂青的,决不能让同学们、战友们小看自己哟。想到这里,心情似乎开朗了许多,精神振作了起来,身体也感觉有劲了。下午,我的身影就出现在了田间劳作的人群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怎么的,以后每每遇到自己工作变动、职务升迁,我的脑子里总会蹦出当年指导员语重心长说的那两句话“革命工作需要你时,你不想去也必须去,革命工作不需要时,你想去也不能去。”都会对我有所启示和戒警。看来,这两句话确实给我的印象至深呵。
或许在当今,有人会说,这话是过去那个年代的词了,现在已经有点儿“out”了,但就我看来,能让人信服的道理应该是持久的、或许是永恒的。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