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公鸡酒征文选登:
《杯中日月:论酒之双刃剑》
作者:王扣贞
当《大陆公鸡酒杯》的征文启事映入眼帘,报界大佬,中国作家协会员袁德礼老总那篇《酒能成礼,过则败德乃至伤身》的醒世箴言便如黄钟大吕般浮上心头。这琥珀色的琼浆,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印记,它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流淌在岁月的沧桑之中,既能成就“曲水流觞”的雅集,亦可酿就“酒池肉林”的祸端。我的半生与酒相伴,恰似行走在这把双刃剑的锋刃之上,个中滋味,冷暖寸心知。
回首往昔,那些与酒相关的点点滴滴,如同繁星般闪烁在记忆的天空,每一颗都蕴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忆往昔,50年前,初入上海铁路局列车段时,那是一段充满青春活力与挑战的时光。我奔驰在云贵川的崇山峻岭间,列车呼啸而过,窗外是连绵不绝的青山绿水,而漫漫长夜唯有杯中物相伴。
那时的我,初出茅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在车厢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而酒就成了我们交流情感、拉近关系的纽带。同车的男同事大多是豪爽之人,他们常在闲暇之时聚在一起小酌几杯。
我本就对酒有着一份独特的喜爱,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渐渐融入其中。那时便深谙“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妙处。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生活中的趣事,分享着工作中的点滴,一杯接一杯地畅饮着。
我常常能在酒桌上与他们谈笑风生,展现出不输男儿的豪爽。同车的男同事常醉眼朦胧地拱手认输:“王扣贞海量,我们甘拜下风。”
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仿佛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铁路工作的岁月里,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当我们在艰苦的旅途中感到疲惫时,一杯白酒下肚,就能让我暂时忘却疲惫,放松身心;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酒又能让我们在彼此的鼓励和支持中重新振作起来。
那些在车厢里度过的夜晚,灯光昏黄,酒香四溢,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1988年初春我随爱人调入宝钢中冶集团,我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酒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新的角色。在宝钢中冶这个庞大的企业体系中,商务应酬成为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更成了打通商道的“通行证”。
在谈判桌上,气氛往往紧张而微妙,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而酒,就像是一把润滑剂,能够缓解紧张的气氛,拉近双方的距离。
记得有一次,我们与一位东北客户进行重要的商务谈判。起初,谈判进展得并不顺利,双方都在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气氛变得愈发凝重,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就在这时,我想起了酒的力量。就歺时,我拿出二瓶大陆公鸡牌崇明老白干,为双方斟满酒杯。在举杯的瞬间,气氛似乎有了一丝缓和。我们开始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话题也逐渐从工作转向了日常生活与人生奋斗史。随着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下去,双方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东北客户原本严肃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他拍案而起:“就冲王扣贞这份豪爽,合同签了!”受到中冶集团老总通报表彰。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酒在商务交往中的神奇魔力。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双方的心灵,让原本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迎刃而解。
在宝钢中冶集团的日子里,我参加了无数次这样的商务应酬。每一次,我都能感受到酒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作用。它能够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共识,促进双方合作。
然而,我也渐渐地发现,酒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成功,但过度依赖酒也会让人陷入困境。在一次重要的商务活动中,由于我在酒桌上过于投入,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导致在后续的合作中出现了一些麻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酒只是一种工具,我们不能被它所左右,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分寸。有次,中国城导导报资深记者袁德礼來我中冶集团采访老总高天赐,作为行政科的我,自然成为接待好袁大记者的首要任务。第二天他就在报纸上发表整版特稿。
最最难忘的那年德礼传媒集团公司举办的年会,那是一场盛大而热闹的聚会。三十八桌宾客推杯换盏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我与劳动报记者朱泓应邀出席宴会,肩负着与各位老总沟通交流的重任。在那热闹的氛围中,我俩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决定以大公鸡崇明老白酒为武器,向各位老总发起“攻势”。我俩巧妙地周旋于各桌之间,与老总们谈笑风生,敬酒劝酒。在酒精的作用下,气氛越来越热烈。我俩的豪爽和机智赢得了老总们的赞赏和信任。
最终,我们成功地“撂倒”了十三位老总,成就了一段“双姝战群雄”的佳话。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交场合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善于运用它,发挥它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它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琼浆玉液又何尝不是照妖镜?在我几十年的饮酒生涯中,见过太多“酒壮怂人胆”的荒唐事。
酒,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当人们沉浸在酒精的麻醉中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控制,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
我见过某企业高管借酒装疯,对女下属动手动脚。在一次公司聚会上,这位高管喝得酩酊大醉,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他看到一位女下属年轻貌美,便借着酒劲对她进行骚扰。女下属惊恐万分,却又不敢反抗。周围的人虽然看到了这一幕,但大多选择了沉默。这种冷漠的态度让这位高管更加肆无忌惮。最终,这件事情被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高管不仅失去了自己的职位,还遭到了社会的谴责。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毁了自己的前途。
还有新婚少妇宴席醉酒,醒来追悔莫及。在一场婚礼上,一位新婚少妇因为高兴喝了不少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她失去了意识,与一位陌生男子发生了不当关系。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行为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她的婚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丈夫无法接受她的行为,最终选择了离婚。她后悔不已,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最令人扼腕的是老同事蒯工的遭遇。蒯工原本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工作能力出众,为人也很善良。然而,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爱酒如命。由于长期饮酒,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医生叮嘱他必须戒酒。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蒯工终于下定决心戒酒,并且坚持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规律。可是,在一次应酬中,经不住别人的劝说,蒯工还是喝了一杯白酒。就是这一杯酒,让他脑梗复发。他的身体迅速恶化,最终没能熬过那个寒冬。蒯工的离去让我深感痛心和惋惜。他是一个被酒毁掉的悲剧人物,他的经历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酒的危害是多么的巨大。
这些血泪教训,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酒本无辜,人心叵测。酒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对待酒的态度和使用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酒,把它作为一种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工具,那么它就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但如果我们过度依赖酒,甚至用它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和不良行为,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毒药,毁掉我们的生活。
经年累月的酒场浮沉,让我总结出三条铁律:首要者,知己知彼,清楚自己的酒量底线。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酒量都不一样,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够喝多少酒。
在饮酒时,不要盲目地跟风或逞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饮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为饮酒过量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其次,审时度势,商务宴请保持三分清醒,亲友小酌留得七分尽兴。在不同的场合,我要有不同的饮酒策略。在商务宴请中,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喝酒而影响了工作和判断力。我要把握好饮酒的度,既要体现出自己的诚意和热情,又不能让自己失去控制。
而在亲友小酌时,大家可以相对放松一些,享受饮酒带来的愉悦和温馨。
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饮酒,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再者,防患未然,女性尤需谨记“酒杯不离心,离席必有伴”的准则。对于女性来说,在饮酒时更要注意安全。在社交场合中,女性往往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目标。因此,女性在饮酒时要特别小心,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离开视线,防止被人在酒里下药。同时,如果需要离开座位,一定要有同伴陪同,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写到这里,这让我想起苏轼在《酒经》中的告诫:“饮酒不过五合,食不过五味。”诚哉斯言!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巨匠,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健康的关注都体现在这句话中。他告诉我们,饮酒要适量,不能过度贪杯;饮食也要节制,不能暴饮暴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内心的平静。从铁路新兵到商海老将,从“千杯不醉”到“浅酌即止”,我的饮酒史恰似一部微型的社会变迁史。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酒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下的重要作用,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酒的双刃性。
如今,细品大陆公鸡老白酒,我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韵味。它既有长江入海口的咸淡水交融之韵,又有七百年酿造技艺的人文厚度。这杯中之物,终究是映照人心的明镜——持杯者若怀瑾握瑜,它便是传递情谊的媒介;若心存邪念,则成催生罪恶的帮凶。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实社会中,酒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在享受酒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它的危害。
我要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智慧待之,让这千年佳酿永葆其文化本真。让我们在各种场合饮酒时,多一些理性和节制,少一些放纵和盲目。让酒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而不是破坏我们生活的毒药。
在步入中老年的行列里,我将继续与酒相伴,但我会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酒、对待酒,就一定能够在享受美酒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生活和健康。让我们一起举杯,为美好的未来干杯!但请记住,这杯酒,要喝得恰到好处,喝得心安理得。这是我写大陆公鸡酒征文时的一点人生感悟……
王扣贞简历:网名贞贞。血型AB型。1955年5月11日生于上海。在上海铁路局,宝钢集团工作,退休。爱好旅游。脚迹走遍大半个世界,写下近百篇旅游散文随笔,被官媒称为当代徐霞客游记作家。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