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终于亮剑,加入战场
1、饿了么终于亮剑,加入战场
怒砸超一百亿,坐山观虎斗的饿了么终于下场了。
当所有人以为京东与美团的“补贴拉锯战”已进入白热化时,饿了么突然甩出一张“王炸”——“饿补超百亿”计划来了。
具体而言,用户只需要在饿了么APP搜索关键词“超百亿”,即可在平台领取满减券、折扣券,甚至“1元爆款套餐”。
不仅如此,饿了么还在官宣通知中引用了前阵子“红黄大战”中的典故,直言:我们不打口水仗,只发真福利。

图源:饿了么官方公众号
自此,饿了么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优势已经尽数体现:
有着阿里作为靠山,饿了么为消费者带来了史诗级的补贴力度:
除了诸如“满15-14”的大额满减券,还有超10元的无门槛优惠券,将“钞能力”展现到极致。
在这样的优惠力度下,奶茶、咖啡等“肥宅快乐水”均只需个位数即可拿下。
一时间,“饿了么害我一天三杯奶茶”的词条一度冲上热搜。

图源:微博
在电商天下看来,饿了么的“姗姗来迟”并非偶然。
京东与美团前期的厮杀,虽说让消费者狂喜,却也早已让市场陷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泥潭——
京东的百亿补贴导致成本高企,美团千亿计划同样压力陡增,双方甚至因“二选一”争议陷入舆论战。
在此节点,饿了么选择在对手疲态初现时入场,既避开了最猛烈的火力,又借势五一消费旺季放大补贴效果,堪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现实版演绎。
这场混战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消费者。
三平台的极端折扣让外卖价格跌回“10元时代”——
京东的“咖啡7.8元”、饿了么的“新人18元三菜一汤”、美团的“神抢手1亿月补贴”,甚至催生了一批“薅羊毛攻略博主”。

图源:小红书
骑手与商家也迎来短暂春天。
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试点养老保险,饿了么取消超时罚款、恶劣天气保底时薪25元,行业用工标准被强行拉高。
商家端更是“神仙打架,凡人得利”:京东推行“0佣金”,饿了么、美团调整抽成比例,连锁品牌甚至开始反向议价……
值得注意的是,更深层的信号,或许藏在阿里近期的战略转向中。
过去一年,阿里频繁“瘦身”,出售银泰、高鑫零售等非核心资产,减持小鹏、B站等投资,甚至撤回菜鸟IPO,只为聚焦“电商+云计算+AI”三大核心战场。
而饿了么的百亿补贴,恰似一次“反向操作”——在集团收缩战线时,突然在本地生活领域重拳出击。
这背后,是阿里对“高频场景”的执着:外卖不仅是流量入口,更是撬动支付宝生态、串联本地生活服务的关键支点。
还记得在去年2月的阿里巴巴财报电话会上,饿了么终于得到了来自高层的“正名”:
“对阿里巴巴来说,饿了么是一个‘近场’很重要的资产,不需要再继续强调这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饿了么是阿里对抗美团到店业务、京东即时零售的护城河。
2、即时零售:阿里的战略野心
关注阿里动向的朋友们或许已经意识到,饿了么如今的凶猛补贴,与阿里当下的战略重心形成了一丝微妙反差。
最近半年以来,马云罕见频繁现身,高举AI大旗,蔡崇信三度强调“AI是未来”,吴泳铭更是将“AI驱动”写入集团战略。
从3800亿的云与AI基础设施投入,到与苹果合作开发手机端AI功能,再到开源全球最大的模型家族Qwen……
显然,阿里正试图用技术重绘增长曲线。

图源:微博
基于这样的背景,电商天下认为,饿了么看似与阿里战略格格不入的“百亿补贴”实则暗含深意。
一方面,这是对京东冲击的应急防守,饿了么是阿里在即时零售战场上的重要底牌。
时至今日,淘宝和饿了么已经在即时零售领域“双剑合璧”。
据了解,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已经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
用户可以在淘宝APP首页直接进入,首日上线50个城市,将在后续逐渐推广至全国。
本次的百亿补贴,恰是由淘宝闪购联手饿了么共同打造,而包括餐饮外卖在内,饿了么的供给已经与淘宝闪购全面打通。

图源:淘宝APP
京东用外卖引流3C数码,美团借闪购切入高客单价品类,而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显然是试图打通“外卖+即时零售+到店”的闭环。
另一方面,这场外卖补贴战亦是数据战的序幕。
饿了么近期上线AI路线规划优化配送效率,试点“智能餐柜”降低餐损率,甚至举办AI算法大赛探索智慧养老、骑士管理,这些动作与阿里“AI驱动”的主线一脉相承。
借用网友的评价来说就是:“每笔订单都是训练AI的燃料,补贴换来的不仅是用户,更是数据壁垒。”
诚然,这场外卖混战终将结束,但它的影响力可能远超预期。
短期看,消费者薅到了羊毛,骑手涨了工资,商家多了选择;
长期看,行业规则已被重塑——劳动关系改善、佣金透明化、技术赋能成为新常态。
一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今天省下的每一块钱,都是明天大数据杀熟的筹码,但至少现在,我们有了议价的权利。”
不过,在电商天下看来,对平台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补贴退去,用户留存靠的不再是红包,而是体验的颗粒度。
美团的生态协同、京东的物流品质、饿了么的支付宝入口,谁能把补贴转化为黏性,谁就是赢家。
而更大的命题在于社会责任:
算法能否在效率与人性间找到平衡?骑手权益能否从“福利竞赛”走向制度保障?这些问题,或许比市场份额更决定企业的未来。
回望历史,所有商业竞争的本质都是对用户需求的重新定义。
外卖行业的这场“百亿狂欢”,与其说是资本的游戏,不如说是一次集体反思的契机。
或许,补贴只是敲门砖,真正的战场在生态协同——谁能用高频外卖带动低频业务,谁就能定义下一个十年。
作者 I 清清
报道 I 电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