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这个似曾熟悉的名字,对于他的了解还真是不多,只记得他是个笔杆子,后来被打倒了,粉碎“四人帮”时被判了刑。读了叶永烈的这本书,对于他有了进一步更多的了解。他曾经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长达31年,曾经当过中国的第四号人物。 陈伯达,正如他本人的自评,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其悲剧的一生也是其自己选择的。陈伯达的悲剧原因是他选择了政治,选择了政治上的站队(陈伯达曾口吐真言: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第二是有自己的一批人……),兴于此,败亦于此。 读过此书,很多模糊的概念让我更加清晰了,所谓的“路线之争”、“走资派”、“红卫兵”、“516通知”、“十六条”等等,对文革这十年的发展脉络也进一步有所了解,算是我这个70后对这段缺失的历史知识的一次补课吧。
阵伯达虽做到了他自己说的第一条,但他根本无法做到自己说的第二条。这是他其兴也忽,其败也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