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物件
文/成石
母亲有一个百宝箱,那是一个山西平遥推漆的小箱子,箱子里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老物件,每个老物件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与故事,其中有两个物件是姥爷留下的遗物。
石头镜
石头镜就是水晶眼镜,水晶是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元素的天然磁石,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制作的眼镜硬度高,密度大,透明度也高,具有凉性的特点,所以,佩戴茶色水晶眼镜会感觉丝丝凉意。用来制作石头镜的水晶以白色和茶色为主,白色水晶是佛教七宝之一,制成眼镜佩戴,能使人心灵宁静;茶色水晶能使人体细胞活跃,减缓衰老,是养生保健的一个物件。
石头镜并非中国人发明,而是正宗的舶来品。眼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86年的意大利比萨城,一个工匠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眼镜。这位工匠为了养家糊口,将眼镜的制作方法秘而不宣。据考证,石头镜传入中国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西洋教和胡商传入。初期价格非常昂贵,被视为奇珍异宝,绝非普通人可拥有。乾隆之后,民间工匠学会了制作石头镜,并发明了中国似的镜架,并大量销售,石头镜价格也随之回落。观察存世的清代石头镜,较早的镜架是用马粪纸制形,外用黑漆涂刷,干后坚硬光洁,镜架圆圈旁有两个小孔,穿上细绳挂于耳后。以后,镜架又用黄铜、牛角甚至玳瑁等材料制作镜架,同时还增加了镜脚,极大方便了人们对石头镜的使用。
姥爷的这个石头镜是白色的,细细的金属镜架,属民国制作,有一个脏兮兮的镜盒。母亲在世时,曾多次拿出这个石头镜,用细布仔细擦拭一遍,然后对着石头镜仔细端详。母亲说,石头镜里有你姥爷的身影。
姥爷是平遥东侯壁村人,村子建在城东南一处黄土高坡上,沟沟茆茆簇拥着这个黄土气息的古村落。姥爷善于经商,在平遥、祁县等地做些小买卖,卖一些杂货、烟酒之类的商品。
平遥历来人多地少,自古多有外出经商谋生之人,遂使平遥成为晋商之地。明末清初,大批平遥商人从山西大同进入蒙古牧民地区,用内地的颜料、干果、药材、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商品交换各种牲畜和畜产品,形成晋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后称为平遥商帮。清道光三年,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之后,平遥票号发展到20多家,逐渐形成了中国近代的金融业。
1932年,姥爷看中了平遥城的商机。便在平遥城里盘了一间商铺,专卖烟酒。开业之后,姥爷的烟店生意兴隆,城里的商人都买他的烟酒。一日,姥爷见隔壁的王老板身着长袍,头戴礼帽,鼻梁上挎着一个石头镜,颇有点绅士风度。他也买了一副水晶石头镜,整日戴在鼻梁上,优哉优哉地做着平遥绅士的美梦。
但是,姥爷的绅士梦没做了几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侵占了平遥县城,生意没法做了,只好关了店门,离开了平遥城,又回到了东侯壁村。姥爷回村后气火攻心,半年后就去逝了。姥爷走的时候,眼巴巴地瞅着他的石头镜不能言语。大舅以为他要戴石头镜上路,就给他戴上石头镜。姥爷却摇摇头不同意。母亲泣声说道,爸爸是要我们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在平遥城里开店,说罢,轻轻摘去姥爷的石头镜。姥爷一闭眼逝去了。
平遥解放后,母亲拿着姥爷的石头镜,在平遥城开了一家店铺……
黄铜袖炉
袖炉又称为“手炉”、“捧炉”,炉内装有炭火,可以捧在手上,也可以笼进衣袖里,携带方便,是古人冬季取暖的一个物件。那时,古人衣袖宽大,足可以把袖炉笼在袖子里,袖暖全身暖,所以称之为“袖炉”。这个小袖炉,影视剧《红楼梦》里的林妹妹用过,《甄嬛传》里的各位嫔妃们更是在冬天爱不释手。
袖炉源自隋代,隋炀帝南巡到了江苏,因为天气寒冷,便命工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在里面放上炭火,供隋炀帝随时取暖,炀帝便将此物称之为“手炉”。之后又盛行于明清,器型有八角形、圆形、方形等,材质有青铜、紫铜、黄铜等;也有精致小巧,造型优美的铜胎掐丝珐琅袖炉,炉身等处雕绘一些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吉祥花卉,不仅冬季御寒保暖,还经常被文人墨客摆上书案,做文雅之摆设。
古人不仅用袖炉取暖、摆设,还赋诗赞咏。如宋代诗人曹彦约的《夜坐》:“道人心事略幽闲,落在星流羽檄间。吏退灯明书到眼,袖炉烘暖鹧鸪斑”。官员离去之后,袖炉烘暖,鹧鸪斑点,此诗描写了道士温暖舒适的居室,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母亲曾多次告诉我黄铜袖炉的来历。
这是一件方形黄铜袖炉,四个角为椭圆状,蜂窝状的顶盖,是用来散热的;揭开炉盖,里面黑黝黝的,那是长期烧木炭所致,可想姥爷在冬季经常使用袖炉。
姥爷是平遥城开了烟店之后,生意兴隆,城里的商人都买他的烟酒。冬季到了,店里生了火炉也冷,姥爷就把双手笼在袖子里取暖。一天,姥爷双手笼袖接待顾客。这时,一位卖古董玉器的晋商来店里买香烟,见姥爷笼着袖子就说,“赵老板,您何必笼着袖子卖东西?您买一个袖炉暖手不就行了。”姥爷大喜,便跟着这位老板去古董店,买了这件黄铜袖炉,共花了两块大洋。
以后,黄铜袖炉就成了姥爷的心爱之物。每天把木炭点燃放进袖炉里。一会儿,袖炉便热乎乎的,顶盖也散发出袅袅热气,还散发着丝丝诗意。姥爷也略懂诗文,一边暖手,一边吟咏清代张邵的《手炉》诗,“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其雅兴不逊于古人。
但是,姥爷的绅士梦没做了几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占了平遥县城,姥爷和那些商人都做了亡国奴。日寇经常进店抢烟酒,生意没法做了,姥爷只好关了店门,离开了平遥城,回家务农。
后来,姥爷便把黄铜袖炉传给了母亲,成了母亲冬季取暖的宝贝。如今,我虽然收藏着姥爷的青铜袖炉,却不用它取暖,住在暖烘烘的楼房里,黄铜袖炉也只有观赏的价值了。
作者简介:
陈顺成,笔名:成石,山西散文协会会员,先后在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篇,荣获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港澳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八届文学大赛作品奖,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