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浅集的年味儿
湘潭
我这人,就爱赶年集。每逢过年,心气最盛,小时候是去买几朵头花,现在当然是为了置办年货。到了腊月24日,我就直奔梁浅年集。置办各式各样的用品和各种吃的。
梁浅,就是梁水镇。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这样叫惯了。那可是我们这一代最繁华的大集,年大集,也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比过年还像过年!热闹非凡。
天边才刚泛起鱼肚白,我就早早地来到梁浅大集。集上已摆满各式各样商品,大集热热闹闹地开张了。远远看去,集市里的摊位上,星星点点的灯火一闪一闪的,就像天还没完全退去的星星。那是摊主们早早赶到了,忙着准备开张呢。没多会儿,脚步声、车轱辘声,还有人们小声的说话声,全都混在一起,一下子就把清晨的安静打破了。这时候的大集,就像一个刚睡醒的大海,开始喧嚣着舒展着身体,敞开怀抱,等着大家来逛呢。
太阳慢慢升起来了,阳光洒在集市的柏油路上。我在拥挤的摊位之间,开始采办年货。
不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原来是卖牛羊肉的摊位。梁浅集附近,居住着大量回民,这里的牛羊肉是其他地方的年集所不能比的。一是肉市大,足有一里地,二是全,牛肉、猪肉、羊肉、鸡鸭肉等应有尽有,三是各种肉都很新鲜。我是回民李村宰杀牛羊蒋老板的老主顾,我挤到他的摊位前。案板上,新鲜的牛羊肉泛着诱人的光泽,每一块都被蒋老板精心分割好。只见他正熟练地为顾客切肉,他手起刀落,动作干净利落。“蒋哥,给我来三斤羊肉,过年包饺子用!” 我大声说道。蒋老板笑着回应:“好嘞,您瞧好了,保证新鲜!” 他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称肉、装袋,还不忘热情地跟我唠上几句家常,聊聊今年的羊肉行情和过年的打算。
不远处,卖春联的摊位前围满了人。五颜六色的春联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上面的烫金大字格外醒目。摊主是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大爷,他正耐心地为顾客介绍着每一副春联的寓意。我在摊位前仔细挑选着,最后选了一副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春联,上面写着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大爷见我选好了,还贴心地帮我把春联卷起来,用绳子绑好,又送了我几个大大的 “福” 字,嘴里念叨着:“大姐,您贴上这福字,来年保准福气满满!”
再往前走,便是服装鞋帽市。这里的衣服琳琅满目,款式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式棉袄,又有时尚的羽绒服。年轻的妈妈们带着孩子,在各个摊位前挑选着新年的衣服。孩子们兴奋地试穿着新衣,在镜子前转来转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在一个摊位上挑选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准备在新年里穿上,图个喜庆。毛衣的面料柔软舒适,上面还绣着精致的花纹,穿上它,仿佛新年的喜悦都融入了心间。
在集市的中心位置,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舞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我好奇地凑过去,原来是一场山东快书表演正在火热进行。表演者手持鸳鸯板,站在舞台中央,身姿挺拔,节奏明快的快板声一响,便迅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武松打虎的经典故事,表情丰富,动作夸张,一会儿模仿武松的英勇无畏,一会儿又模仿老虎的凶猛咆哮,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叫好,掌声、笑声不断。这山东快书作为山东的传统曲艺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年集上为大家带来了欢乐,传承着民间文化的火种 。
在集市的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个卖家堂轴子和年画的摊位。摊位上挂着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家堂轴子,上面绘制着精美的图案,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对家族的敬意。一旁的年画更是种类繁多,有寓意吉祥的胖娃娃抱鲤鱼,有威风凛凛的门神,还有描绘着丰收场景的农事图。我挑选了一幅家堂轴子和几张年画,想象着将它们贴在墙上,家里一定会充满浓浓的年味。摊主是一位和蔼的老奶奶,她一边帮我把挑选好的东西包好,一边给我讲述着这些家堂轴子和年画背后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运河两岸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继续在集市中逛着,一阵浓郁的麦香夹杂着芝麻香扑鼻而来,原来是成庄吊炉马蹄烧饼的摊位。只见一位师傅正熟练地制作着烧饼,他先将面团揉匀,分成小块,再擀成薄片,抹上一层特制的油酥,撒上芝麻,然后将面片卷起来,搓成条,再盘成圆形,放入吊炉中烘烤。老师傅的动作一气呵成,每个步骤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一会儿,一个个色泽金黄、外形酷似马蹄的烧饼就新鲜出炉了。我忍不住买了几个,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内瓤柔软,麦香和芝麻香在口中交融,让人回味无穷。这成庄吊炉马蹄烧饼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非遗美食,制作工艺独特,如今在这年集上,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传承着地方饮食文化。
日头越来越高,集市里的美食香味也越来越浓,直往人鼻子里钻,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沙镇呱嗒的摊位前,人排得老长,跟条长龙似的。摊主麻溜地把面糊摊在铁板上,“呲啦” 一声,就像在奏响美食的乐章。接着磕个鸡蛋,撒上肉末、葱花,不一会儿,呱嗒就变得金黄金黄、酥脆可口。我赶忙买了两个,咬上一口,蛋香、肉香、面香一下子在嘴里散开,这味道,就是咱东昌人忘不掉的乡愁。再看看旁边,魏氏熏鸡油亮油亮的,鸡肉紧实,香料的味道都渗到肉里去了,越嚼越香。我要了几只,准备走亲串友。我又买了一兜金黄的馓子,准备当作过年期间的零嘴。街头卖豆腐脑的小摊,热气腾腾的,卤汁和嫩滑的豆花搭配在一起,喝上一勺,浑身都暖和起来了,再冷的天也不怕。
在集市里逛着,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年轻姑娘们在花布摊前挑来挑去,手指在那些漂亮的布料上摸来摸去,眼里都是对新年新衣的期待;小孩子们拿着糖人儿,孙悟空、猪八戒的糖人儿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舔着,脸上笑开了花;老人们坐在墙角晒太阳,面前摆着自家晒的干菜、腌的咸菜,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日子,脸上满是满足。
集市上的东西要啥有啥。从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这些生活用品,到种子、化肥、锄头这些农具;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干货副食;从手工做的布鞋、鞋垫,到时髦的衣服、饰品;从传统的笔墨纸砚,到现代的电子产品配件,啥都能找得到,真的是一站式购物,啥需求都能满足。
时间慢慢过去,集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热闹得不行。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有的是买到了喜欢的东西,有的是碰到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还有的就是被这浓浓的烟火气感染了。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热乎的包子,快来尝尝!”“新鲜的菜,便宜卖啦!” 这些吆喝声,就像一首热闹的集市之歌。
梁浅年大集,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好看的民间艺术,有好吃的特色美食,还有浓浓的民俗风情。它就像一个大舞台,上演着老百姓的生活百态;又像一面镜子,照着咱城乡的发展变化;更像一条纽带,把过去和未来连在一起。每次来这儿,都像回到了小时候,心里特别踏实。这里的烟火气,会一直留在我心里,成为永远的眷恋。
天渐渐黑了,摊主们陆续收摊回家了,集市一下子安静下来。可这一天的热闹、这浓浓的烟火气和深厚的文化味儿,早就刻在每个人的记忆里了。梁水镇年大集,可不只是个买卖东西的地方,它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古运河的过去,也一定会跟着大运河的千变万化,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原载2025年春季号《聊城文艺》
【作者简介】湘潭,本名刘秀华。国企退休职工,诗歌爱好者。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山东分会理事,聊城作家协会会员。近年,在【山石榴原创文学】【西部风微刊】【诗生活】【环球国际世界华文日记特刊】【染香时光】【东极魂微刊】《鲁西诗人》【茌平文苑】等十几家微信原创平台先后发表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