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致敬劳动之光
——淄川区老年大学“庆五一”文艺汇演





五月的风裹挟着蓬勃生机,淄川区老年大学的舞台上,银发学员们用歌声谱写出对劳动的礼赞、对时代的热爱。声乐班、手风琴班、电子琴班在王晓凌主任的关怀与见证下,一场充满温情与力量的文艺汇演拉开帷幕。
演出现场,年愈古稀的李绍儒老师,已在老年大学执教数十载,他既是声乐班学员歌喉婉转的“雕琢者”,亦是手风琴、电子琴班琴音流淌的“摆渡人”。课堂上,他以耐心为谱、以热忱为弦,让零基础的学员从零起步,在黑白键上敲开音乐之门,于平仄韵律中找到歌声的支点。
劳动强音,唱响奋斗底色!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如洪钟叩响岁月,铿锵旋律中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与荣光,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劳动创造幸福”的朴素真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则以明快曲调,勾勒出新时代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观众随节拍轻和,眼底尽是对奋斗岁月的共鸣。这一曲曲整齐激昂的合唱背后,是李老师数次逐句纠正发音、调整声部的匠心,他总说:“歌声要唱出精气神,更要唱出咱劳动者的硬脊梁。”
琴音悠扬,奏响时代乐章!手风琴齐奏《春节序曲》《洗衣歌》流淌着节日的欢腾与生活的烟火气,指尖在黑白键上跳跃,奏出对国泰民安的祈愿;电子琴的旋律如清泉潺潺,与合唱交织成岁月的交响,让每一段回忆都染上温暖的光泽。这些灵动的旋律里,藏着李老师的“独门秘籍”——他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让学员们理解复杂的乐理,哪怕一个颤音的处理、一次换气的节奏,都亲自示范至学员们心领神会。
军旅之声,彰显铁血柔情。当几名退役军人踏上舞台,小合唱《打靶归来》瞬间点燃全场。他们身姿挺拔、歌声嘹亮,褪色的军装下,不变的是“若有战,召必回”的赤诚初心。整齐的队列、坚毅的眼神,让台下掌声雷动——这是军人风采的鲜活诠释,更是对“最可爱的人”的深情致敬。而李老师为这支合唱设计的和声编排,更让旋律层次丰满,既保留了军旅歌曲的铿锵,又融入了岁月沉淀的温情。
红色旋律,激荡家国情怀。《映山红》《军民大生产》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女声混声合唱《洗衣歌》以细腻情感重现军民鱼水情,《红太阳照边疆》《在希望的田野上》则用歌声丈量祖国的壮美山河。当压轴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全场起立同声高歌,滚烫的歌词化作心中的火焰,将汇演推向最高潮——这是对党的感恩,对祖国的告白,更是银发赤子们“老有所为、红心向党”的生动注脚。李老师指挥引领着台上的节奏,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他深知,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红色旋律,早已在学员们心中种下了永不褪色的信仰。
岁月不败热爱,夕阳更胜朝晖。淄川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用歌声编织时光,以热爱致敬劳动,让每一个音符都成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注脚。老年大学这块银发学员的艺术天地,恰似一棵扎根艺术土壤的常青树,用年轮里的智慧与温情,守护着银发学员们的音乐梦想。愿这一曲曲饱含深情的乐章,化作春日里的潺潺流水,从故乡的河床里流向诗与远方。
贺淄川区老年大学庆“五•一”文艺汇演(通韵)
淄邑留春悠韵长,诗吟日月赞夕阳。
颂飏劳动传音志,雅律琴弦谱华章。
军旅豪情彰赤胆,红歌浩气映心房。
绍儒匠意催桃李,艺海丹晖绽彩光。
撰稿:赵新民
2025.5.1


































美篇编辑: 赵新民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