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品味人生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hmsgwhcm20190319
七律·金秀圣堂山
隆光诚(广西南宁)
八桂瑶山五岳形,雾虹幻景若仙庭。
拖蓝幽谷栖玄鹤,耸翠奇峰入紫冥。
万亩杜鹃呈万彩,千年杉柏聚千灵。
林泉花鸟人文趣,几许烦怀一念惺。
《七律·金秀圣堂山》赏析
农学武
这首七律《金秀圣堂山》是隆光诚老师描绘广西金秀圣堂山景色的作品,全诗意境优美、对仗工整,将圣堂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感悟巧妙融合,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首联:“八桂瑶山五岳形,雾虹幻景若仙庭” 开篇点题与整体描绘: “八桂”点明了地理位置在广西,广西素有“八桂大地”之称。“瑶山”指出圣堂山所在的区域具有瑶族聚居的地域特色。此句将圣堂山与五岳相类比,突出其有着可与五岳媲美的雄伟身姿,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让读者对圣堂山的不凡气势有了初步印象。
奇幻仙境的营造:“雾虹幻景若仙庭”进一步渲染氛围,描绘出圣堂山上云雾缭绕、彩虹隐现的奇幻景象,宛如仙人居住的庭院,充满了神秘而美妙的气息,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领读者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颔联:“拖蓝幽谷栖玄鹤,耸翠奇峰入紫冥” 色彩与动静结合: “拖蓝幽谷”中,“拖蓝”描绘出幽谷中溪水如蓝色绸缎般蜿蜒流淌的画面,给人以清新、静谧之感;“栖玄鹤”则为这清幽的幽谷增添了灵动的生命气息,玄鹤栖息其中,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自然生态图。
空间的拓展与山峰的巍峨:“耸翠奇峰入紫冥”,“耸翠”突出山峰的翠绿挺拔,“入紫冥”则夸张地写出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要插入紫色的天空之中,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还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让读者感受到圣堂山山峰的雄伟壮丽。同时,这两句在对仗上十分工整,“拖蓝”对“耸翠”,“幽谷”对“奇峰”,“栖玄鹤”对“入紫冥”,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颈联:“万亩杜鹃呈万彩,千年杉柏聚千灵”繁花似锦的视觉盛宴: “万亩杜鹃呈万彩”描绘了圣堂山上万亩杜鹃盛开的壮观场面,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万彩”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色彩的丰富与绚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烈与美好。
古老树木的神秘灵性: “千年杉柏聚千灵”则聚焦于山上古老的杉柏,历经千年岁月,这些杉柏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千灵”一词赋予了这些树木神秘的色彩,暗示着它们在漫长岁月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量与灵性,使圣堂山更具神秘的文化底蕴。这两句同样对仗精巧,“万亩”对“千年”,“杜鹃”对“杉柏”,“呈万彩”对“聚千灵”,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尾联:“林泉花鸟人文趣,几许烦怀一念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前面三联着重描绘圣堂山的自然景观,此联则笔锋一转,将视野拓展到自然景观所蕴含的人文趣味。“林泉花鸟”代表着圣堂山丰富的自然元素,它们不仅是美丽的景色,更蕴含着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情趣与意境。在这片充满生机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融入了人类对自然的欣赏、感悟与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精神。
心灵的净化与感悟: “几许烦怀一念惺”表达了诗人在领略圣堂山美景后的心灵触动。面对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色,诗人心中原有的诸多烦恼忧愁,在一瞬间被唤醒了内心的清明与觉悟。“一念惺”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顿悟,暗示着自然的力量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从尘世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一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追求。
艺术特色 意象运用丰富精准:诗人选取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勾勒圣堂山的风貌。瑶山、雾虹、幽谷、玄鹤、奇峰、杜鹃、杉柏、林泉花鸟等,这些意象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与生机活力的圣堂山世界。每一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精准地传达出圣堂山在不同方面的特质,让读者能通过这些意象直观地感受到圣堂山的魅力。
色彩描写绚丽生动:诗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词汇来增强画面感。“拖蓝”的溪水、“耸翠”的山峰、“万彩”的杜鹃,以及“紫冥”的天空,这些色彩相互交织、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色彩的细腻描绘,不仅使圣堂山的景色更加逼真可感,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之境,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与想象的巧妙运用:在表现圣堂山的雄伟与神奇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奇峰入紫冥”将山峰高耸的态势夸张到仿佛插入紫色天空,这种夸张的描写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山峰的巍峨壮观。“千年杉柏聚千灵”则借助想象赋予古老的杉柏以汇聚天地灵气的神秘特质,为圣堂山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氛围,使诗歌充满了奇幻瑰丽的艺术魅力。
音韵和谐之美
从韵律上看,这首诗严格遵循七律的格律要求,押韵准确、和谐。全诗押“九青韵”,韵脚为“形、庭、冥、灵、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每句诗内部的平仄安排也符合格律规范,平仄相间,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变化。例如“八桂瑶山五岳形”,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雾虹幻景若仙庭”,平仄为“仄平仄仄仄平平”,这种平仄的巧妙搭配,使得诗句在诵读时产生一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音韵和谐带来的听觉盛宴。
情感深度与主题升华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金秀圣堂山景色的赞美之词,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圣堂山壮丽景色的细致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与赞美之情。同时,在尾联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延伸到对心灵的触动和对人生的感悟。“几许烦怀一念惺”表达了在自然的宏大与美好面前,个人的烦恼显得微不足道,自然能够启迪人心,让人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心灵的净化。这种情感的深度挖掘和主题的升华,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引发读者对自身与自然、人生关系的深入思考。
与传统山水诗的关联与创新
继承传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这首诗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山水诗就是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诗人隆光诚以描绘金秀圣堂山的山水风光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与传统山水诗的创作理念一脉相承。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也是对传统山水诗艺术手法的借鉴和传承。
创新之处:然而,这首诗也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在现代语境下,诗人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对自然的全新理解融入到传统的山水诗创作中。他笔下的圣堂山不仅具有传统山水诗中自然景色的美感与宁静,还展现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思考。同时,诗人在语言运用上,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典雅韵味,又结合了现代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为传统山水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体而言,《七律·金秀圣堂山》以生动的笔触、精妙的对仗和丰富的意象,全方位地展现了金秀圣堂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从对圣堂山雄伟身姿和奇幻景色的描绘,到对山中动植物灵性的感悟,再到最后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层层递进,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仿佛经历了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在继承和创新传统山水诗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佳作。
诗作者简介:隆光诚,广西那坡县人,号南天猛士,又号楚天居士,现在南宁工作。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散曲学会创始会员。广西知名诗人,有多篇诗词作品在全国各级专业刊物发表,其中,《黑衣壮风情》、《南乡子·题靖西通灵大峡谷》被大型专著《八桂四百年诗词选》收录,深受读者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