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骂玉郎过感臭恩釆茶歌】
叹叹旱天* 文/崔建国、
(老农白:你瞅瞅这鬼天气,可把咱坑苦了!)
【骂玉郎】三月雨过天公怠,田土裂、似干柴,青苗蜷叶无风采。种难埋,麦瘦骸,心焦坏。
【感皇恩】风卷尘来,雷吼云排。电光疾,沙漫舞,树横歪。棚掀稼败,雨洒微埃。地皮湿,转瞬干,枉伤怀。
【采茶歌】骂天呆,骂天乖,这般捉弄怎生捱?祈愿甘霖倾四海,润吾禾黍笑颜开。
《叹旱天》是崔建国创作的一首反映古代旱灾苦难的诗歌,通过描绘田间旱情、农民疾苦与赋税压迫,展现了自然灾害下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诗歌内容与意象
旱灾场景的刻画
开篇"我行田间叹且惊,田间旱块丝纵横"以白描手法呈现龟裂田地,辅以"荆榛恶草亦枯瘁"的细节,强化了赤地千里的视觉冲击。"抱瓮浇畦宁入土"则通过农民徒劳抗旱的动作,凸显绝望感。
人物对话的叙事结构
诗中借"田边老人"之口展开双线叙事:一是回忆丰年"玉粒长腰舂百斛"的富足,二是对比当下"黍头无一粒"的绝境。这种今昔对比深化了悲剧性。
二、社会批判维度
赋税压迫的揭露
"饿死填沟自不辞,只愁逋负官家税"直指苛政猛于旱灾的现实。即使面临死亡威胁,农民仍恐惧官府催税,暗示了制度性剥削。
反讽手法的运用
结尾"却笑老翁言太拙"表面否定老人抱怨,实则通过"天子深仁""官府时贤"的理想化描述,与旱灾现状形成尖锐反讽,暗讽统治者不作为。
三、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采用古体诗形式,以"稷黍""囷倾"等农事词汇保持质朴感,而"泪如雨""如火急"等比喻又增强了情感张力。
历史延续性
诗中旱灾主题与杜甫《夏日叹》"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贾谊《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形成跨时代呼应,共同构成中国文学中的灾害书写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