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沂生,山东省青州市人,躬耕杏坛三十余载,是一方名师。长于传奇,兼工志铭。已出版《犟牛本色》、《古州传奇》等八部书作。其志文,既有诗歌之美,又有散文之暢,堪称散赋,例如《青州龙兴寺复兴颂》与“青州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等百余篇。其中,有十余则志文已刻石立碑 ,为青州的诸多景点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被誉为“古州文化奇人”。其更大的贡献,是为师请命。1984年上,以《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为题,书中央领导,呼吁尊师重教,荣获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尊师重教批示”,颁行于全国,彻底改变了教师命运,被誉为“给中华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
◎《“刊发”表海楼复兴记》(原创
◆刘沂生(山东)
南阳河,又名洋溪,古称长沙水,发源于青州城西南崇山峻岭。流经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穿越万年桥,蜿蜒东去,注入巨水(弥河)后,掉首北去,奔腾注入渤海。
南阳河,是青州的母亲河,哺育出钟羽正、邢玠、房可壮、冯溥等诸多治国良吏。南阳河两岸,人文景观层出不穷。矗立河畔的表海楼,始建于盛唐,属于全国四大名楼之一,是青州的地标建筑物。
时逢盛世,百业繁荣,废弃已久的表海楼复兴,畅吟《表海楼复兴记》以志之。
青州表海楼
居高临下洋溪畔,历经沧桑数千年。今朝整装重现世,几许帝君化尘烟。表海楼,位于南阳河北岸,是全国四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鹊楼齐名。
功勋冠当朝,誉荣传万代。表海楼,源于《左传》“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太公姜尚,辅周灭商,深得周王尊崇,封其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据考,遗址即今青州何官镇臧台),坐镇海岱。万寿祭台今犹在,栉风沐雨三千年。
表海楼原址,在青州云门山下长沙水(即今之南阳河)畔。太公之齐,隶属东夷。当地民风不化,极为彪悍。就任后,太公乘车南巡,抵达长沙水。立于河畔,指天盟誓,立志治齐。于是乎,因俗而治,移风易俗,令齐国三月而大治。为纪念其功德,唐人于其誓师治齐处,修建六角重檐亭,名曰表海楼。
表海楼下紫气聚,长沙岸畔起辉煌。长沙水,南近云门,西傍莲花,是一方宝地,东阳与南阳二城,先后在表海楼脚下诞生。两城繁荣景观,使楼台宾客云集,上至达官墨客,下至贩夫走卒,俱喜临楼赏景。宋代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名家,都有吟楼佳作传世。逮及明朝与清朝,仍有许多名人留下歌吟绝唱。悲哉,北夷犯中原,名楼罹灾难。宋朝末叶,金人南下,摧毁东阳城,祸及表海楼。蒿莱深处,兔跃雉飞。洋溪河畔游人寡,残楼瑟瑟泣西风。及至明朝,知府李昂,别建于青州北关西侧。明末清初,表海楼又一次遭劫,竟达踪迹无存之惨景。
朝更代迭,又逢盛世。岁次己亥,表海楼于故址重生。复兴之表海楼,临深壑,立岸畔,红栏青瓦层层高,穿云拨雾擎蓝天。靓丽迷人,巍巍壮观。登斯楼也,遥望云门郁葱葱,俯瞰洋溪流淙淙。古城美如画,尽収视野中。抚今追昔,思绪泉涌。人生苦短莫虚度,应效先贤流芳名。
刘沂生题 宋执贵书
太公姜子牙
姜子牙万寿祭天台(臧台)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