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扣住意象写真情
——解读伏萍《星空.脊梁》之《记忆的碎片》
点评:肖晓宁
《记忆的碎片》
作者:伏萍
父亲,这本线装书
古老得写满了甲骨文
很长时间无法读懂的符号
被遗失在寂寞的角落
忘记翻阅
当飘零的落叶随风而逝
父亲的内涵
正从字里行间悄悄溢来
厚厚一本书
才刚刚读完第一页
熟悉而陌生的身影
却已散落成
记忆的
碎片
用心搓成绳
仔细装订往日的回忆 那本书
却在心灵深处越翻越厚
摘自伏萍诗集《星空.脊梁》

扣住意象写真情
——解读伏萍《星空.脊梁》之《记忆的碎片》
点评:肖晓宁
我跟伏萍是同学。
我也写诗,写了一辈子,我对诗还是比较敏感的。也深深地知道,在今天,还能写诗,还能出诗集。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我读了伏萍《星空.脊梁》这本诗集以后,主要有三个感受:
一是气象大。说的都是大事,当然小事也有。气象大,这个很难,大题材不好写。
第二是境界高。写的都是英雄人物,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钟南山,杨利伟、航天人等等,都不容易。
第三是我重点想要说的,就是诗味浓。这一点很难做到,很难做到。我在这里以伏萍《星空.脊梁》诗集中的一首诗为例,给大家解读一下:
关于《记忆的碎片》,这是写父亲的。大家知道,越熟悉的诸如写父亲、母亲的题材,难写,你就别写。谁写,谁等着挨嚼(就是挨骂)呢,因为写不到位,写不出新意,一般情况不要动手。谁家他妈他爸不爱娃?如果是这样,你就别动手。你动手也是寻着挨批呢!我这是跟你说实话。而诗人伏萍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把诗统领起来:
“父亲是一本线装书”,父亲是一本书,好理解好办,也是通常的比喻。但诗人笔下,父亲是一本“线装书”,就埋下了伏笔。作为一首诗,不管是古诗、现代诗,起承转合都是没有问题的。起,“父亲是本线装书”,我一点点地剥开。这妙处就在,“线装书”里“写满了甲骨文”。这就难办了,你先认不得字,咋去写他呢?这就读不成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长时间读不懂的符号,比如你爸为什么要骂你呢?为什么要打你呢?你不懂,甚至你还会恨他,对不对?冬天你衣服穿薄了,他一定要让你穿厚,这些事情你当时不理解;你要谈恋爱,他不叫你谈,这事情你也不理解……许多许多事情“被遗失在寂寞的角落”,承,父亲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情谁还记得?过去就过去了。
“当飘零的落叶随风而逝” ,转,在这个书的字里行间里,父亲的故事才悄悄地溢了出来,再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一件一件的事想了起来,你慢慢才能读懂了。但是,你读懂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已散落成记忆的碎片”。你给我们说一说,你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你给我说一说,你爸是杨利伟?不是嘛,咱就是个平凡人嘛!你记下来的只是一些碎片似的琐碎事情。
“用心搓成绳,仔细装订昨日的回忆,那本书,却在心灵深处,越翻越厚”。好,开始“合”,这书越翻越厚,才越来越体会到,父亲的某些情怀,某些事情对你的影响。甚至说,你为啥爱你爸,原来说不定小的时候,你一直还恨着他呢,对吧?可现在读懂了,后悔了,遗憾了,“子欲孝而亲不待”啊,儿女对父母的回报一辈子都无法报答完。
这首诗,好就好在用了一个意向扣住全诗主题,没有脱离出“书”这个意向,扣不住这个事就坏了。
《小鸟在歌唱》,那首诗写的那么好,为什么才得了三等奖?韩瀚人家一个比喻:“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使一切苟活着,失去了重量”,特等奖、一等奖。扣住了,巧妙地道出了沉重的主题。
有些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作诗难度很大。我发现美国人,不知道是谁说的:“铁锈区”。呀,这简直是神了。那几个老生活区,现在衰落了,只用两个字“铁锈”,这个“锈”啊用得绝妙。“铁”就是那个二次工业革命;“锈”,只一个字,就把那种衰落感写得淋漓尽致。如果有人写诗,写佛罗里达州的衰落,只用两个字“铁锈”,我说,这就是很好的、了不得的一首诗,对吧?
所以,祝贺我的同学、同道、同行,有如此伟大工程,向你学习,向你致敬。因为时间关系,简要发言,后续纸质发你,谢谢!
《记忆的碎片》解读:
1. 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诗歌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四行,整体结构紧凑,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使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诗歌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
“父亲,这本线装书”:将父亲比作一本线装书,暗示父亲的深厚和历史感。
“古老得写满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象征着古老和神秘,暗示父亲的智慧和经历。
“很长时间无法读懂的符号”:表达了对父亲的复杂情感,既感到神秘又难以理解。
“被遗失在寂寞的角落,忘记翻阅”:暗示了对父亲的忽视和遗忘,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遗憾。
第二部分:
“当飘零的落叶随风而逝”: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父亲的内涵正从字里行间悄悄溢来”:表达了对父亲的重新认识和理解,父亲的智慧和经历逐渐显现。
“厚厚一本书,才刚刚读完第一页”:比喻父亲的智慧和经历如同一本厚书,自己才刚刚开始理解。
“熟悉而陌生的身影,却已散落成记忆的碎片”: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父亲的形象在记忆中逐渐模糊。
第三部分:
“用心搓成绳,仔细装订往日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珍视,试图通过回忆来保存父亲的形象。
“那本书却在心灵深处越翻越厚”:暗示了对父亲的回忆越积越多,情感越来越深,心灵的书越来越厚。
3. 诗歌主题:
诗歌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父亲的忽视、重新认识、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的主题是关于记忆、时间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总之,作者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出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父亲的忽视、重新认识、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是一首韵味十足的佳作。

肖晓宁简介;
肖晓宁,63年生人,大学中文专业。一个书生。读书,教书,编书,写书。1996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在省市各种报刊发表散文,杂文,诗歌200篇首。

《记忆的碎片》
作者:伏萍
诵读:王钰
02:19
诵读者简介:
王钰,长安诗韵朗诵艺术团团员,西安市碑林区朗诵协会理事,喜欢朗诵、音乐、舞蹈、诗歌。喜欢简单平静的生活,喜欢把快乐和热爱紧握手中,努力去做一个温暖的人,用真心对世界微笑,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的阳光。








美篇编辑:伏茵
摄影/摄像:王建西、王晓萍
西安市作家协会高亚平副主席精彩点评伏萍诗集《星空.脊梁》
《星空.脊梁》作者:伏萍;诵读:王钰
荒林:伏萍诗歌的花木兰情节——为《星空·脊梁》序
《星空.脊梁》作者:伏萍;诵读:王钰
《西藏蓝》作者:伏萍;诵读: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