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之乐
作者 真真
主播 歌者常乐
雨声是最天然的读书伴侣。起初是沙沙的碎响,像春蚕咀嚼桑叶;继而变成珠玉落盘的清脆,间或夹杂着屋檐水叩击石阶的笃笃声。这天然的韵律比任何噪音都更熨帖心神,让铅字在眼前渐渐活泛起来。
谷雨过后的雨,总是下得格外缠绵。趁着这个读书日,我临窗而坐,膝上摊开一卷书,窗外的雨声便成了最好的伴奏。这样的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为我腾出了一方净土,容我与文字静静相契。雨滴敲在玻璃上,起初是试探性的轻叩,渐渐连成一片细密的珠帘。这声音不似夏雨的暴烈,也不似秋雨的萧瑟,倒像一位老友在耳边絮絮低语。书页翻动时带起的微风,与窗外潮湿的空气交融,墨香便愈发清冽起来。我常觉得,雨天读书时,连铅字都显得格外温润,每个笔画都吸饱了水汽,在纸上微微晕开。
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读些清淡的文字。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最相宜,他笔下的一蔬一果都沾着水光;那些旧事经雨水一淋,显出几分鲜活的颜色来。有时也偶尔翻几页周作人的小品,那些关于苦茶、野菜的记述,在雨声中愈发显出生活的本味来。
雨声是有魔力的。它像一层柔软的纱,将尘世的喧嚣隔在外头。院子里小孩的吵闹声、汽车鸣笛、邻家的电视声,统统被雨水的帷幕吸收殆尽。此刻连时间都变得慵懒,书页上的阳光虽然缺席,但文字自己会发光。某个瞬间,雨势忽然转急,千万颗银珠子砸在窗玻璃上,恰似书中情节陡然转折;待雨声渐疏,又像故事走到柳暗花明处,让人不由跟着舒一口气。雨滴在窗棂上排成透明的琴键,风的手指掠过时,便奏出忽高忽低的乐章,为阅读平添几分韵律。
茶香漫漫升起时,阅读便成了全身心的享受。盏中的龙井舒展如初春的嫩芽,热气与雨雾在窗前交织。指尖摩挲书页的沙沙声,雨滴落入地面的叮咚声,还有不知名鸟儿偶尔的啁啾,这些声音轻轻托着文字,让每个句子都长出羽毛,轻盈地飞进心里。有时读到妙处,抬眼望见雨帘中模糊的树影,竟觉得那摇曳的枝叶也在应和书中的意境。此刻的阅读不再是单向的索取,而成了与自然、与文字的深情对话。
多希望能够深深扎入生活!窗外的雨正把整个世界深深按进泥土里。水珠顺着树叶滚落时,我忽然懂得了黎明的感觉——原来雨天的阅读,就是在一方斗室里拥抱整个湿润的春天。雨滴欢快跳跃的样子,多像书中跃动的标点;积水映出的天光,又似某个哲思在心头闪过的微芒。当身体被雨声包裹,心灵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可以随着文字游走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
这样的雨天,连忧愁都是透明的。就像此刻,雨水在窗玻璃上蜿蜒成溪,而书中的故事在我眼底汇成另一条河流,两条河流交汇处,立着无数个被文字点亮的瞬间。雨还在下,但书里的光已经留在心上,像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雨停的刹那总叫人怅然若失。合上书页时发现,不知何时雨水已渗入扉页,在版权页上晕开淡淡的水痕。这倒像给这场阅读仪式盖了枚天然的印章,提醒我每个被雨水浸润的文字,都已悄悄在心上生了根。明日放晴后,这些文字会带着雨气的清冽,在记忆里长出嫩黄的绿芽。待到下一个雨季来临,它们又会舒展成新的篇章,在淅沥声中与我重逢。
雨读之乐,在于天地人书的奇妙共鸣。当雨滴成为翻书的指尖,当墨香混着土腥气钻进鼻腔,阅读便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升华为生命与自然的交响。那些被雨水打湿的书页,终将在时光里风干成记忆的标本,而当时阅读的感动,却永远保持着新鲜的湿度,在某个突如其来的雨天,重新漫上心头。
~~~~~~~~~~~~~~~~~~
*~~~*~~~*~~~*~~~*
栏目编辑部
顾 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 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 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任恩扬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徐宽叙 陈 杰
周 密 陆廷荣 邵莉萍 刘 玲
蓝 鹰 邓耀泽 岳霞丽 曹立萍
李松祥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月满西楼
吉 晶 桥边红药 歌者常乐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文艺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