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延敏 诵读:杨建松

我的父亲韦述尧,1933年生于重庆南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的一名战士。1950年的寒冬,他跨过鸭绿江时还未满十八岁,怀里揣着乡亲们塞的半个冻硬的土豆,肩上扛着比人还高的步枪。他总说:“那场战争啊,不能细讲……”可每当深夜,翻阅摩挲那些早已褪色的军功章时,他的眼里总会泛起一片血色的雾。

“行军路上,我们都是踩着战友的血走的。”
敌机的轰鸣是刻进骨髓的记忆。父亲说,志愿军的脚步永远追着夜色走,可连月光都是奢侈——照明弹会把黑夜撕成白昼,弹片像镰刀般收割生命。有一次急行军,他紧贴着前头那位四川老乡的背包,闻得到对方身上硝烟混着汗酸的味道。下一秒,燃烧弹轰然炸响,气浪将他掀进弹坑,再抬头时,只剩半截焦黑的绑腿挂在树枝上……

血塘边的少年兵
长津湖战役后,父亲带着冻伤的脚追上了残存的连队。天蒙蒙亮时,敌机又来俯冲扫射。他匍匐爬过炸烂的卡车残骸,突然看见一洼泛着光的水塘。干裂的嘴唇碰到水面的瞬间,铁锈味猛地呛进喉咙——那根本不是水,是渗着机油的血浆,水底还沉着半片染血的军装。

“这仇,得用天上的拳头来报!”
父亲左肩的弹片直到去世都没取出,阴雨天总是疼得整夜睡不着。他常盯着电视里歼-20划破长空的画面喃喃自语:“要是当年有这样的铁鹰……”如今,当他守护过的山河已是星河璀璨、东风浩荡,我想对着鸭绿江畔的英魂说:您看啊,当年喝血水的少年们,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战鹰!

从松骨峰到上甘岭,从血肉长城到钢铁苍穹,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走完了百代人的路。这盛世,终如您所愿——我们的战机正在云巅写下新的誓言:
山河犹在,国祚绵长,
此战之后,永无此战!


作者:韦延敏1959. 9.27 号在福建出生,祖籍重庆人,1972年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专业毕业…. 80年初到“武汉歌剧院”参加工作,主要工作钢琴演奏和伴奏工作,后调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工作。80——90年代,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表演钢琴演奏活动。2002年任(全国儿童艺术大赛“湖北分赛区评委会主席”)2006年任武汉市政府少年儿童“小时候”艺术表演活动艺术总监。2019年任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总协调。(2025年4月任志愿军七十五周年和纪念毛主席接见赴京战士演出队60周年活动)任艺术总监。

朗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铁马豪歌专栏创始人,四年阅读量已逾两亿多。
图片拍摄:彭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