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暖而行之云南印象文/于国栋
“云南”之称谓可能源自“彩云之南”一说,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高山耸峙,云居天际,云天以南之地便谓云南;亦有云天以外有南诏古国,即有云南之名的说法。
对云南的初印象始于初中的历史教材,外藩建南诏国,吴三桂短暂统治云南,这些在历史课本中着墨不多,只是简略带过。在近现代史中,蔡锷在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及后来的护国运动,社会反响都很大;蔡锷之后,唐继尧渐露锋芒,实控云南十余年之久;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继龙云之后,卢汉成为云南省主席,在中华民国时期,掌控云南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有意思的是,龙云和卢汉竟是亲兄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一大批城市知青来到云南,他们为云南带来知识和新的理念,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知青为云南带来了橡胶树,开启了云南的橡胶产业。云南本地人和知青相处融洽,青年男女间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七十年代末,国家落实知青政策,大部分知青返城,由于严格的户籍限制,许多知青在云南组建的家庭解体,云南人对知青是又爱又恨,对那段知青文化有着太深太深的记忆。
进入21世纪,云南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我们知道了大理的风(下关)花(上关)雪(苍山)月(洱海);知晓了傣族的重女轻男;明白了南传佛教在傣族人心中的位置,傣族男孩到了8—10岁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在那里学经识字,历经1—5年还俗回家;听闻了泼水节,相传,天上有个魔王,多妻妾,又抢一傣族姑娘为妾,魔王暴戾无德,众妻妾欲除之而无能,一日魔王酒醉自语:“我本金刚不坏之身,除非用我的头发方能毙我。”众妻妾牢记于心,以目达意。又一日,众妻妾设酒灌醉魔王,傣族姑娘取魔王之发,勒其脖颈,颈溅血,气游丝,头生火,众妻妾轮流抱魔王头,头燃尽,魔王死。傣族姑娘重回人间,因其身上有魔王血,众人向其泼水洗血,好久才洗净,从此,傣族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傣族姑娘除魔之功,每年的4月份都要举办泼水活动,并定为泼水节,成为了傣族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参加泼水活动时,有“泼得一身湿,好运伴一世”之说。
寒冬时节亲临云南有不同的感受,这里的云很美很美,如果说北方的天是一汪碧水,那云南的天就是一汪碧水上多了些花瓣,那花瓣就是祥云。这里山高云低,室内冷室外暖。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云南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蚕豆花生数着卖;秀珍小马多能耐,背着娃娃再恋爱;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鸡蛋用草串着买,火车没有汽车快;摘下草帽当锅盖,三个蚊子一盘菜;石头长在云天外,这边下雨那边晒;小和尚可谈恋爱,有话不说歌舞代;蚂蚱当做下酒菜,竹筒当做水烟袋;鲜花四季开不败,脚趾常年露在外。
走马云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新儿来世,多感新奇,然终是蜻蜓点水,不说遗憾,深信来日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