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一响故事多
邵祺昌
自从2020年参观了淄博三转一响博物馆以后,我和张维杰馆长就是老朋友了。其实,1990年我在淄博师专民师班上学的时候,张维杰老师就在淄博师专教务处工作,所以张老师就是我的“叔伯”老师,但是张老师非常谦虚,经常说我是他的“亲老师”。
我去三转一响博物馆至少有三几次了吧,但是喜欢张老师的讲解,因为张老师的讲解太有风趣了,百听不厌,越听越上瘾。

4月26日下午,我和韩克金夫妇,林保国老师和他的小孙女一行五人,再次来到三转一响博物馆。当我向张馆长介绍韩克金、王荣霞夫妇的时候,张老师幽默地对王荣霞说:“我是听着你的故事长大的”,我们都爽朗地笑了起来。其实,王荣霞仅比张老师大两岁,只是在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王荣霞在台上作报告,张老师在台下听报告而已,也就是一面之缘。真佩服张老师的记忆力和风趣味,因了这句话那就是老朋友了,三人热情地合影留念。

林保国老师是张馆长的老学生、亲学生,二人见面的那种亲热劲就不用说了,聊起了昔日的同学和同事,只觉得日月如梭,时光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知心话儿说不完。
不一会儿,周村区短视频协会摄影师韩永忠老师也从杏山节颁奖会上赶过来,相互介绍后我们开始参观,还有十几名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学生讲解员也与我们一起聆听张老师的讲解。
“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钟表、收音机。博物馆分系列展出,我们按展室的排列顺序参观。
在自行车展室里,张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清末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骑过的同款进口自行车,还讲了故宫的门槛为什么被锯掉的原因。因为我在2023年去过故宫,当时我还特别留意了那些门槛,确实如张老师所说,有的门槛被锯掉了一小段,有的门槛被整体锯下来搁在一边。

在这里,张老师还讲了飞鸽牌自行车和凤凰牌自行车、永久牌自行车的故事。因为中国人讲究吉利,所以一些年轻人结婚为了避讳,都不愿意买“飞鸽”牌自行车,生怕自己心爱的人再“飞”了,所以严重影响了飞鸽牌自行车的市场销量。当飞鸽牌自行车厂的领导得知这个背后的原因后,立即注册生产了“双喜牌”自行车。其实在我心里,双喜牌自行车远不如永久自行车的牌子响亮,如果让我买我还是买永久的,尽管都是一个厂子出的,工艺上和质量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张老师说,“飞鸽”自行车商标上的和平鸽的头原来是“向右”的,在文革中不仅被改为“向左”,连商标的设计师也被打成“牛鬼蛇神”去蹲“牛棚”了,文革结束后在原设计师的强烈要求下又改为“向右”的故事,听后让人啼笑皆非。深感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一些吃“政治饭”的人总喜欢无事生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惜栽赃陷害之伎俩,踩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这样的人不得好下场,最终将被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永久”牌自行车的来历。原来,“永久”牌这个名字是脱胎于苏联的“熊球”牌自行车,顾名思义,苏联的“熊球”牌有着霸权的含义,中国人不喜欢称王称霸,当然不能用这个牌子。张老师说在上海话里,“熊球”的谐音是“永久”,所以我们上海自行车厂只是借鉴了苏联自行车的工艺而不用他的名字,同时“永久”的含义又符合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深得客户的喜爱,市场自然畅销。
张老师还说,在一次世界运动会上,我们一名中国运动员骑着一辆英国自行车获得了冠军,而英国运动员则得了亚军,英国人就不干了,到裁判员那里投诉,结果我们的冠军资格被取消了。这事被当时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知道后,立即要求上海自行车厂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之前生产出自己的赛车来。结果上海自行车厂不负众望,在1959年9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上,中国的自行车运动员全部骑上了中国独立生产的自行车,洗刷了在世界运动会上的耻辱,这又是一段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张老师又讲了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大“国防”牌的来历源于抗美援朝的背景,富有爱国主义的色彩;还讲了我们淄博自行车厂生产的“千里马”牌自行车,包含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意义。
张老师有个咽炎,这是当老师的职业病。在讲解开始之前,张老师泡了一杯茶端在手里,但是讲了两小时他没喝一口水,只顾了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则津津有味地听。

在缝纫机展室里,张老师给我们讲了我国第一台缝纫机被命名为“铁车”的故事。这台缝纫机本来是李鸿章进口来向慈禧太后表忠心的,但当慈禧问及这个洋玩意儿叫啥时,李鸿章却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慈禧顺嘴一说:“这不就是一台铁车吗”?由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中国人把缝纫机叫做“铁车”,看来还是那个“金口玉言”的原因吧。在那个时代,皇帝“吐个唾沫就是钉”,皇帝说啥就是啥,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张老师还讲了上海缝纫机厂为抗美援朝前线生产缝纫机的故事。在抗美援朝之初,由于我们志愿军缺少棉军衣而被冻死冻伤的战士很多,前线急需要大量的棉衣、棉被,棉帽、棉鞋,周总理得知后心如火焚,指令上海缝纫机厂尽快生产出能制作棉衣的缝纫机来。上海缝纫机厂得到命令后,快马加鞭很快就有专门制作棉衣的缝纫机面世,于是我们的志愿军终于穿上了棉军装,并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现在展出的缝纫机就是一台制作棉鞋的缝纫机。

在缝纫机展室里,除了各式各样的缝纫机之外,还有一个展窗里摆满了花色各异的鞋垫子,这是为什么?听了张老师的讲述,我们才明白这些“鞋垫子”有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故事在里面。张老师说,我们周村姑娘相亲的时候,如果对小伙子的长相满意,剩下的时间就是两眼紧盯着男孩的脚。待到下一次见面时,女孩就会拿出她精心纳就带有鸳鸯图案的一双鞋垫子,让小伙子试一试合脚不?那还用问吗,小伙子已经得到了女孩的芳心,这事就板上钉钉了!

和缝纫机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台放映机,正当大家纳闷的时候,张老师的讲解给我们解开了迷。原来电影放映机的发明是根据缝纫机的原理而产生的,这台老放映机经过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刘效东教授的修复还可以放电影。在大家的期待中,刘教授给我们放映了《好汉三条半》,这是由王培公编剧,许同均执导的喜剧片;由陈佩斯、温兆伦、吴辰君、刘金山、李琦等主演,该片于1998年12月8日在中国上映,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收音机展室里,有一台淄博产的山东省第一台电视机,这是我们淄博无线电五厂(在淄川)的青年技术员吴隆武先生等三人亲手组装起来的。当远在美国的吴先生从网上看到自己制作的电视机被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收藏时,不仅激动万分,而且于2019年7月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周村,与张馆长相见恨晚,并当场捐赠5万元人民币,此后又来再捐款10万元。悠悠赤子心,浓浓爱国情,可见一斑。
这里还有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大队的广播室,我还坐在扩音器前当了一回“村支书”,内容是通知村里的社员快到村中大庙那里赊小鸡。这里还有咱们的周村区广播站,刘教授一开电钮,播音员宫平老师那浑厚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因为我和宫平是初中同学,听起来格外亲切。这里还有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同款传话筒,还有咱周村文化馆老馆长刘红早创作的《赶牛山》唱片……
在钟表展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座钟和挂钟,其中有三个上弦孔的,也有两个上弦孔的,还有没有上弦孔只靠地球引力工作的座钟和挂钟。在一台三个上弦孔的座钟那里,张老师说这是周总理为宋庆龄副主席办公室安排的同款座钟,打点时会有清脆悦耳的音乐同时响起。宋庆龄副主席就叫工作人员把这台座钟搬到走廊里,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欣赏到那清脆的音乐声,可见当时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多么亲民。

这里还有一张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着一幅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时看手表的照片。张老师说这是在1959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首都机场迎接赫鲁晓夫时的照片,因苏联飞机晚了一刻钟而同时看表,这个镜头被摄影师杜修贤随即抓拍下来。据说这幅照片引起了赫鲁晓夫的强烈不满,由此开始了中苏两党的分裂……
这里还有很多的故事……
三转一响故事多,一时半会说不完。要想亲耳听到张馆长讲的故事,就请来一趟淄博三转一响博物馆吧。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