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有你:一份跨越山海的崇军情
作者:李永合
三十载雪域边关,我曾以青春丈量祖国的山河;退役后的岁月里,一座充满温情的医院,让我感受到跨越山海的尊崇与温暖。
儿子在杭州扎根工作,随着两个可爱的小孙子、孙女相继出生,我也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定居,从此与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浙江萧山医院结下不解之缘。作为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的崇军志愿定点医院,这里见证了新生命的降临——我的孙子孙女,都是在这里经过一次次定点检查,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
今年4月初,我的眼睛出现不适,第一时间便想到前往萧山医院就诊。踏入门诊大厅,“让军人成为最尊崇的职业”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军人自豪感。挂号处、导医台,随处可见崇军医院的优惠政策公示,温暖与尊重扑面而来。我来到崇军接待办,工作人员热情相迎,迅速为我联系眼科专家。就诊时,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我曾在青藏高原戍边三十余年,立即联系眼底检查医生,为我安排全面排查。从问诊、检查到配药,每一个环节都高效有序、细致入微。离开医院时,我出示老兵码,停车费当场免除。这份关怀,于细微处见真情,不仅温暖了我的心,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深厚与真挚,让我这个异乡老兵,在杭州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一周后复查,我特意来到门诊大厅二楼的崇军展示区。在这里,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萧医人践行崇军承诺的坚实足迹。从被授予崇军医院称号,到各项惠军政策落地生根,萧山医院汇聚各方力量,将尊崇军人的理念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这份尊崇,不仅惠及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更延伸到现役军人家属和“三属”群体,让每一位与军人相关的人都能沐浴在关怀的阳光下。医院以崇军服务为纽带,有力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绘就了一幅“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画卷,成为社会化拥军的标杆典范。
回首往昔,三十余年雪域高原的坚守,是我对祖国的忠诚告白;而如今,在浙江萧山医院的就医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社会对军人的尊崇从未缺席。在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征程中,这家“崇军医院”以专业的医疗服务、炽热的拥军情怀,守护着军人军属的健康,书写着军民团结的时代华章,更为全国医院崇军工作树起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这份跨越山海的崇军情,将永远温暖着每一位军人的心,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李永合简介 河南南阳人,1986年10 年从河南入伍,从军20余载。部队团职干部自主择业。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优秀党员20余次。出版报告文学《天路军魂》散文专辑《心贴青藏线》。部分作品被入选《中国散文大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集》《中国好作品》等。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采发各类文学和新闻稿件600余篇(幅)约50多万字。被多家报刊电台聘请为特邀通讯员。现任中国散文作家协员会员、杭州市余杭区作家协会会理事,兵之初公益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