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叨叨令·运河情】
作者\翠柳
运河春雨菱花媚,
运河夏夜渔歌醉。
运河秋水鸥声碎,
运河冬雪梅香沸。
莫怪我叨叨也么哥,
莫怪我叨叨也么哥。
怎禁他千年激荡英雄气!
赏析:一、意象的时空交响
"菱花媚"以拟人笔法点染春水柔波,暗合柳永笔下"菱歌泛夜"的江南意象;"渔歌醉"接续元曲"水仙子"中"渔灯明灭"的视觉传统,却以听觉通感重构夏夜氛围;"鸥声碎"化用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的炼字法,将声波具象化为可触的秋意碎片;"梅香沸"突破传统冬景书写,以沸腾的热烈对抗冰雪的寂灭,与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感官狂欢异曲同工。四组意象构成动静相生的蒙太奇,在运河的时空长轴上投射出生命轮回的哲学意蕴。
二、声律的古今对话
"叨叨也么哥"的俚语叠句,既严守元曲"务头"的格律范式,又与当代口语形成奇妙共振。这种市井化的情感宣泄,恰似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低语,在雅俗碰撞中迸发张力。末句"怎禁他"三字突然转用文言虚词,如运河闸门骤开,使千年激荡的英雄气冲破俚俗框架,完成从个人情愫到集体记忆的升华,这种情感陡转手法在柳永《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的乡愁迸发中可寻渊源。
三、文明的液态书写
全曲以"水"为隐性脉络:春雨涨潮的生殖力、夏夜渔歌的流动性、秋声碎浪的沧桑感、冬雪融香的渗透性,最终汇聚成"千年激荡"的精神长河。这种液态叙事既暗合大运河"八省联头"的漕运脉络,又与柳词"千里烟波"的离愁暗涌形成互文。当"英雄气"以液态时空的形态呈现,运河不再是地理符号,而成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文明动脉,恰如当代散曲创作中"旧瓶新酿"的典范。
这首《正宫·叨叨令·运河情》以四季为经、运河为纬,编织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文明长卷。
此作在尺幅之间完成微观叙事与宏大抒情的完美融合,既得元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真髓,又注入现代诗性思维,堪称传统文体创造性转化的佳例。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