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来过俺村
我的家乡新还城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东南六里地。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涌现出许多知名人物,像清朝的长拳宗师宋奎、“飞毛腿”谢二、清末侠士商二安、“大力士”李老二、民国好汉商周顺、李连芳、李群山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然而前任国家领导人赵紫阳,虽然不是我村的名人,但他来过新还城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还城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革命。赵紫阳同志在解放战争期间在滑县、濮阳一带活动。
1948年10月份的某一天傍晚,刮着北风。赵紫阳刚到新还城(古称北辛庄)西头的小路时,被几个国民党特务发现。赵紫阳连忙进村,拐了几个弯,跑到了村民李存榜家里,气喘吁吁道:“老乡,我是共产党,后面有敌人追过来了,您快救救我吧!”李存榜抬起头,认真打量了赵紫阳一眼,相信眼前这人,不是坏人,赶紧关上大门,连忙道:“同志,跟我来”,说着,赵紫阳在李存榜的带领下,躲到院子里墙根的玉米捆里面,李存榜忙把农具压到旁边,作为掩护。
不一会儿,几个国民党特务踹开门进来了,高声问道:“老头,你把共党藏到哪里啦?”李存榜道:“没见人呐!”一个军官不相信道:“不可能,给我搜,”他们几个翻箱倒柜在其家里搜了一遍,不见人影,气呼呼的走了。就这样,赵紫阳同志化险为夷,躲过一劫。
赵紫阳推开藏身的玉米杆,连忙向李存榜道谢:“谢谢老乡帮忙,要不我就出事了”,李存榜回应道:“同志,这没什么,遇到了麻烦事我就会去做的”。说着李存榜与妻子卢氏把赵紫阳迎进西厢房,铺上了床,又安排了饭食。
赵紫阳道:“老乡,我叫赵紫阳,上个月在杨村铺宣传工作,取得了成果,这段时间来到恁村宣传党的方针,为解放事业做点贡献。”
李存榜道:“赵同志,俺老百姓早点盼望你们解放全中国,过上好日子咧!”
赵紫阳的儒雅、谦和,对时局的见解,不俗的谈吐给李存榜留下很深的印象,两人一见如故,从晚饭后一直聊到凌晨一点多,还意犹未尽。
不觉的鸡声三唱。此日天明,赵紫阳对前来看望的老乡讲了很多革命道理,使大家信心倍增,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希望。
李存榜、卢氏夫妻俩,虽然不善言谈,却对革命非常热情,为人忠诚。这几天来,李存榜为赵紫阳站岗放哨,并协助他做了很多革命工作。组织方面经过多次接触之后,将李存榜家秘密成立了一个地下党联络点。
过了几天,赵紫阳要回去了,乡亲们依依不舍,赵紫阳道:“乡亲们,等国家胜利的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李存榜老人后来一直念念不忘赵紫阳的教导,常对后辈人津津乐道。从此,“赵紫阳来过俺村”成为一个传奇故事,在新还城村被一代代传颂着。
收集整理:商廷标
作者简介
商廷标,1985年生,男,汉族,笔名鹏宇,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新还城村人。濮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诗词学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全民阅读促进会会员、新还城宋奎太祖长拳第七代传承人。爱好武术,在2025年濮阳县庆祖镇春节联欢会上,演练的“太祖长拳”得到领导们的认可。自幼喜欢画画,勤学苦练,尤擅花鸟。业余,收集村里的民间故事传说多篇,尤其喜欢古诗词,有诗词发表于《中国诗词》、《思想者选刊》、《华夏早报》、《乡村文艺报》、《九州诗韵》、《奔流诗苑》、《鸡鸣诗苑》、《白鹭文刊》、《中州诗词》、《河朔诗词》、《澶渊诗林》、《濮阳早报》、《濮阳广播电视报》、等纸质刊物,以及《中国诗歌报》、《岁月中国》、《诗文化》、《千家诗词》、《黄鹤诗苑》、《中原诗韵》、《濮阳文艺》、《龙乡文艺》、《澶州文苑》、《龙都诗韵》、《今日龙乡》等各家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