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少年(外一首)我感觉那时总是很饿,
顿顿都吃不饱呀!
出工就是到田野割草。
然后也迫不及待,
偷些青蚕豆吃,
摘点半青半红的桑果,
馋馋的往嘴里塞。
把割好的草送到牧场,
偷吃一块油菜籽饼,
是饲养员用来喂猪的。
转身回到家里后,
把刚刚脱粒的稻草晒一晒。
跑到岗地摘根黄瓜,
和摘下蕃茄充饥一下。
而家里的一碗饭,
扒了不到三口就没了。
只好出去摘个生毛桃吃。
到六月天热的时候,
游到对岸偷个西瓜吃,
或者拔根甘蔗嚼。
晚上还去牧场值个夜,
煮些红薯和黄豆吃,
连环菽和玉米杆也嚼。
一个少年就这样过去了,
却天天让人忧虑,
站在贫瘠的土地上,
看看高远的青天,
何时能让人吃饱饭呢?
呼唤与念
文/冯金斌(浙江)
几个掠影囿于因果,
宿命跌入道场,
光不够葬身,
升腾一个托举的显形。
比喻远的更远,
埋着一颗心的吹弹,
老旧得像那一些低土。
即景几度花,
发生着荒芜的寡淡。
饮烟成风吹进乡下,
与春意走得漫不经心。
浮云众生,
远了谁人的空?
孤独的生途
长出禾苗,
像投身于经卷,
惹了命中的呼唤与念。
作者简介:冯金斌,本名:冯勤华。农民。系浙江省作协会员,诗作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浙江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舜韵杯”浙江省第八届乡村诗歌大赛兰花金奖。著有诗集《眺望》《试探着迁徙》等三部。
诗观:一、生活是诗歌,而诗歌便是生活的灵魂。二、清新明朗、沉实自然;诗歌是心灵的河流,是生活的秘密所在。三、卑微与纯粹,诗人在自己的诗歌里感悟,或许获得更多,包括一切的发现。
简介:美朵,东方《品语亭》诗社金牌主播,文学爱好者,文章散见于多家网络平台。喜欢诵读,声音就像一个不离不弃的知心爱人,在语音温暖的包围中,只有美妙的声音,可以自由出入所有的记忆。在它的世界里,无限的接近了最原来的自我,接近了最温暖的阳光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