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如酒,醉染洛水两岸;墨香化蝶,翩跹文庙千年。4月28日,在仓颉造字故里的晨光里,“洛上春风——洛南青年四人书画展”如一轴徐徐展开的文明长卷,将四位青年艺术家的赤子丹心与千年文脉交融碰撞,为秦岭深处——洛南,这座文化名城注入了青春澎湃的动能,也为五四青年节献上了一份独特的厚礼。
上午10点,由县团委、县文联主办的“洛上春风,洛南青年四人书画展”在县博物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首先由洛南县文联主席邱宏波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激动地说:“我们要让每个洛南人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炬手',让洛上春风真正吹进千家万户”。接着,参展作者代表杜旻家详细介绍了作品展筹备情况;县政府三级调研员何云兰讲话,对洛南文化大县人才辈出给予了忘分肯定,并对今后永葆文化强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最后,县政协副主席冯红英宣布书画展开幕。
在展厅里, 董鑫的楷书作品中,字里行间讲述着康养洛南的魅力;石晶的非遗人物诉说着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承;杨钧祺的诗词联句中尽显隶书功底;而远在西安的杜旻家,将对家长页山古柏的情感融入书法创作,让乡音在抽象线条中重生。这四位扎根不同领域的青年,用笔墨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彩虹桥,让仓颉造字的余韵与时代文明的星火在洛水之滨交相辉映。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恰是县域文化生态的生动注脚。正如县政协冯红英主席所言:“这场展览不是艺术的孤芳自赏,而是青年以文化为犁,深耕家乡热土的青春宣言”。
在商洛市美协主席张东海的发言中对家长青年书画家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这四位青年艺术家既有扎根传统的学习实践,又汲取现代构成主义的养分;作品融入洛南剪纸、仓颉造字、伶伦制乐的洛南元素,这种"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创作理念,正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当四位青年艺术家将参展作品捐赠给洛南县博物馆时,他们献上的不仅是艺术精品,更是一代青年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叩拜。这场展览如同投入洛水的一颗文化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改变着这座山城的文化生态: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开始回乡创业,非遗工坊里多了年轻学徒的身影,研学团队在书画展与仓颉造字台间穿梭。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它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生生不息的春潮,是青年用笔墨与时代共舞的铿锵足音。